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源 > 非洲国家概况
卢旺达
文章来源:    日期:2009-06-01
】【打印 关闭

卢旺达 

概述 

国名    卢旺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Rwanda,La Republique Rwandaise)。 

面积    26 338平方公里。 

人口    65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3.4(1998年)。 

民族或部族    由胡图族(占85%)、图西族(占14%)、特瓦族(占1%)三个部族组成。胡图族主要从事农业,图西族主要从事畜牧业。 

宗教    居民中45%信奉天主教,44%信奉原始宗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1%信奉伊斯兰教。 

语言    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和法语。民族语言为卢旺达语。部分居民讲斯瓦希里语。 

首都    基加利(Kigali),人口约40万(1991年)。 

国家元首     总统巴斯德·比齐蒙古(Pasteur Bizimungo),1994年7月19日就任。 

自然地理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扎伊尔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大部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全年分为两个旱季和两个雨季,3~5月为大雨季,10~12月为小雨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 

历史 

16世纪图西族人建立封建王国。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相继侵入,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22年根据凡尔赛和约,被委托给比利时统治。1960年1月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独立后,图西和胡图两部族之间多次发生冲突,大批难民流亡国外。 

政治 

1962年独立后,图西族人卡伊班达任总统。1973年7月5日,哈比亚利马纳发动军事政变,成立第二共和国并自任总统。对内强调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对外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重视睦邻友好,维护非洲团结。1990年10月,侨居乌干达的反政府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向卢旺达发动武装进攻,引发内战。1993年8月4日,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卢旺达和平协定》,结束了三年内战。1994年4月6日,哈比亚利马纳总统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一度平息的卢旺达内战再度爆发。7月20日,原图西族反政府武装“爱国阵线”取得军事胜利,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历时三个多月的战争宣告结束。战争造成50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沦为难民,国家遭到极大破坏。 

1994年新政权成立以来,奉行爱国阵线主导、多党参政和禁止党派活动的政治管理模式。至1995年10月,总统府、政府、议会和最高法院4大权力机构均告成立。1996年底以来,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接待并安置了140多万回归难民。1997年,司法系统全面启动,至今已审判1994年大屠杀罪犯1000余人。 

1998年2月,爱国阵线召开全国会议,选出了新的政治局和全国执行委员会,卡加梅副总统当选为主席,比齐蒙古总统当选为副主席。 

1998年6~7月份,爱国阵线军对西北部鲁亨盖里省、吉塞尼省前政府军潜入分子和民兵加大了清剿力度,消灭前卢旺达政府军潜入分子数百人。8月,出兵刚果(金),支持该国叛军进行反政府武装叛乱,并借机对流窜在刚(金)东部的前卢旺达政府军进行了严厉打击,国内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宪法    第一部宪法于1962年11月24日颁布,1973年7月废止。第二部宪法于1978年12月17日公民投票通过。1991年5月30日,国民发展议会审议通过了第三部宪法,规定,卢旺达为民主、社会和主权共和国,其原则是“民有、民治和民享”;实行多党制,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两届;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新政权执政后宣布以第三部宪法、1993年8月4日签署的阿鲁沙和平协定、1994年7月17日爱国阵线关于重新分权的声明和各政党于1994年底通过的契约为基础制定新宪法,现正在审议中。 

议会    本届国民议会为过渡议会,于1994年11月25日成立,由卢旺达爱国阵线、共和民主运动、社会民主党、自由党、基督教民主党、伊斯兰民主党、社会党和人民民主同盟8个党派及爱国阵线军方代表组成,议员70人。现任议长塞巴朗齐·尤瑟夫(Sebarenzi Joseph)。 

政府    本届政府系1994年7月19日成立,后多次改组。1999年2月8日改组后,现政府由总理、20个部长和5位国务秘书组成,共有26名成员:副总统兼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卡加梅·保罗(Kagame Paul ),总理赫维盖马·皮埃尔·塞莱斯坦(Rwigema Pierre Célestin),内政部长谢克·哈雷里马纳·阿布杜卡里姆(Cheikh  Harerimana Abdulkarim),外交和地区合作部长苏埃德·阿姆里(Amri Sued),农、牧、森林部长卡巴伊雅·埃夫雷姆博士(Dr Kabayija Ephrem),商业、工业和旅游部长鲁盖内拉·马克(Rugenera Marc),财政、经济计划部长卡贝鲁卡·多纳(Kaberuka Donat),司法部长穆奇奥·让·德迪厄(Mucro Jean de Dieu ),教育部长穆迪迪·埃马纽埃尔(Mudidi Emmanuel),青年、文化和体育部长恩加兰贝·弗朗索瓦(Ngarambe Francois ),卫生部长卢瓦布伊伊·埃泽基雅斯博士(DrRwabuhihi Ezéchias),公共工程、交通和通讯部长比鲁塔·万桑博士(DrBiruta Vincent),妇女促进部长穆冈扎·昂热利克女士(Muganza Angélique),公职、劳工部长纳英齐拉·让·内波穆塞纳(Nayinzira Jean Népamuscène),新闻部长伊亚穆勒米·奥古斯坦博士(DrIyamuremye Augustin),共和国总统府部长马齐马卡·帕特里克(Patrick Mazimhaka ),共和国总统府国家机构关系部长加萨纳·阿纳斯塔斯博士(DrGasana Anastass),领土整治部长尼扬圭·德西雷(Nyandwi Désiré)。能源、水和自然资源部长尼伊比齐·博纳旺蒂尔(Niyinizi Bonaventure),土地、安置和环境保护部长恩桑吉马纳·约瑟夫博士(DrNsengimana),社会事务部长恩塔基鲁丁卡·夏尔(Ntakirutinka Charles),教育部国务秘书恩塔乌库里亚约·达马塞纳(Ntawukuriryayo Jean Damascène),财政、经济计划部国务秘书恩达伊马纳·埃马纽埃尔(Ndahimana Emmanuel),土地、安置和环境保护部国务秘书扎伊纳博·卡伊特西·西尔维女士(Zayinabo Kayitesi Sylvie),农、牧、森林部国务秘书恩吉拉邦齐·洛里安Ngirabanzi Laurien),国防和国家安全部国务秘书埃马纽埃尔·哈比亚利马纳(Emmanuel Habyarimana)。 

行政区划    卢旺达行政上分为12个省市(含首都基加利市),22个专区,147个县市和1489个区。省长由总统任命,省理事会由本省选出,协助省长工作。12个省市为:基加利市(Ville de Kigali),基加利(Kigali),布塔雷(Butare),吉塔拉马(Gitarama),吉塞尼(Gisenyi),吉贡戈洛(Gikongoro),鲁亨盖里(Ruhengeri),比温巴(Byumba),基布耶(Kibuye),基奔古(Kibungo),尚古古(Cyangugu),穆塔拉(Mutara)。除穆塔拉省(省会尼亚加塔雷Nyagatare)外,各省省会的名称与省名相同。首都基加利是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的中心。布塔雷和鲁亨盖里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 

司法机构    由最高司法会议、最高法院(该院包括法院法庭局、终审法院、行政法院、宪法法院、审计法院)、上诉法院(4个)、初审法院(每省设1个,基加利省和基加利市在此处算作一个行政单位,故共有11个)、县法院(147个 )组成。最高司法会议由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及2名法官、各上诉法院1名法官、各上诉法院辖区内的初审法院和县法院法官各1名组成,负责除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外所有法官的任免、升迁等事宜。初审法院以上各级法院均设检察院,分为初审法院共和国检察院、上诉法院总检察院和终审法院总检察院三级。1994年内战使司法体系遭受严重破坏,直至1996年4月2日由20名成员组成的最高司法会议成立,司法系统才宣布全面恢复。最高法院院长:穆钦齐·让(Mutsinzi Jean),1995年10月11日就任。总检察长:鲁瓦加索雷·西梅翁(Rwagasore Simeon)。 

政党    原有8个主要政党,它们是:卢旺达爱国阵线(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共和民主运动(Mouvement Démocratique Républicain,简称MDR)、自由党(Parti Libéral,简称PL)、基督教民主党(Parti Démocrate Chrétien,简称PDC)、社会民主党(Parti Social Democrate,简称PSD)、卢旺达社会党(Parti Socialistr Rwandais,简称PSR)、伊斯兰民主党(Parti Pour la Democratie Islamique,简称PDI)、卢旺达人民民主同盟(Union Democratique du Peuple Rwandais,简称UDPR)。1994年下半年,爱国阵线宣布“集中力量搞建设”,提议停止政党活动。目前,除爱国阵线外的其他各党基本停止活动。 

卢旺达爱国阵线: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在乌干达成立的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1987年12月改为现名。成员主要是原流亡乌干达、布隆迪的图西族难民和前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胡图族反对派。1994年取得内战胜利后上台,现为执政党,在议会中占有13个席位。1998年2月14~16日,该党召开全国委员会会议,250人代表60万爱国阵线成员与会。会议对爱国阵线执政三年以来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评估,对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会议选出了新的政治局和全国执行委员会,卡加梅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当选为爱国阵线主席,比齐蒙古总统当选副主席,国立大学校长穆里冈代夏尔当选总书记。 

1998年7月29日,第二大党共和民主运动解散原指导委员会,重建政治局,总理赫维盖马任主席,并成立专家技术委员会,在党内进行了认真的改革,使该党具有新形式和新思想。 

1998年,基督教民主党为同1994年大屠杀期间所犯错误划清界线而更名为中间民主党。 

重要人物    巴斯德·比齐蒙古    共和国总统。胡图族,1950年出生。曾在法国和卢旺达的大学就读,获政治学、管理学、法律、财税、文学学位。从政前,曾在企业担任管理或法律事务负责人,任非洲大陆银行卢旺达分行总经理助理,卢旺达国营水、电、煤气公司总经理。1990~1994年,历任阿鲁沙和平谈判爱国阵线代表团团长,爱国阵线发言人,爱国阵线政治局成员,爱国阵线执委会成员。1994年7月19日任总统至今。1998年2月当选爱国阵线副主席。 

保罗·卡加梅: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57年10月23日生于吉塔拉马省卡蒙伊,图西族,其家族与卢旺达王室有姻亲。1959年11月卢旺达国王被推翻,随父母流亡乌干达。1980年参加现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领导的乌干达反政府武装。1987年在乌干达参加卢旺达图西族难民武装“爱国阵线”,1990年10月14日任爱国阵线军事领导人。1994年7月19日,卢旺达民族团结政府成立,出任现职。1998年2月当选爱国阵线主席。 

经济 

卢旺达是一个农牧业国家,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6%,属于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极不发达国家之一。1990年接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宣布卢旺达法郎贬值40%,实行开放市场、价格等一系列经济和贸易自由化政策。1992年7月日内瓦出资者圆桌会议确定实施1992~1994年投资计划,规定卢旺达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4%。但是1994年的内战和部族屠杀使经济崩溃,财政枯竭,上述计划难以实现。新政府成立后,多方争取外援,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包括发行新币、使卢旺达法郎贬值70%并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改革税收制度,逐步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励农牧业生产,增加咖啡和茶叶两大创汇农产品出口;降低关税;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建初见成效。1998年,卢旺达正式实行经济改革,优先发展农牧业,改善环境,继续改革税务。6月,开始实行加强结构调整的三年计划。据官方统计,1998年经济恢复至战前(1990年)的90%。为推动经济发展,成立了税务局、外国投资项目中心协调小组等机构。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为13.26亿美元,1997年为18.63亿美元,1998年达20.93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8.4%,1991~1998年为5.4%。另据世界银行1998/99年发展报告,1997年人均收入为21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26。 

货币名称:卢旺达法郎(Rwanda franc) 

汇率(1997年):1美元=301.53卢旺达法郎 

通货膨胀率(1997年):10.1% 

资源    已开采的矿藏仅有锡、钨、铌、钽、绿柱石、黄金等。锡储藏量约10万吨。泥炭蕴藏量估计为3 000万吨。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森林面积约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9%,是卢旺达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工矿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工矿业生产总值为8.1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其中制造业产值为3.4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9%。工业从业人口约14万。内战前有各类工业企业220余家,除咖啡、茶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电池、水泥厂等。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1990年全国发电量7 829万度,年需进口9 568万度电,水力发电占年耗电量的54.65%。卡吕吕马锡冶炼厂是非洲大型锡厂之一。1994年内战摧毁了卢旺达80%的电力生产能力,使工业遭受巨大损失。截至1998年10月,工业已恢复到战前生产的78%。 

农牧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农牧业生产总值为6.8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5%。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85万公顷,已耕地面积120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水稻、薯类、豆类、芭蕉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茶叶、棉花、除虫菊、金鸡纳等,大部分供出口。约50%以上的农民拥有小于1公顷的土地,其余农民,尤其是战后归来的难民耕种国有土地,向国家纳税。土地的过度耕作、水土流失和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使卢旺达的农业情况不断恶化。1994年内战造成50万人死亡,200万人沦为难民,逃亡他乡,致使农田荒芜,农牧业生产遭到破坏。1998年,因暴雨侵袭,粮食生产损失严重,出现粮荒。截至1998年10月,农业已恢复到战前的86%。 

战前畜牧业较发达,天然牧场占全国总面积1/3。1991年主要牲畜存栏数:牛63万头,猪13.9万头,绵羊39.3万只,山羊115万只。年捕鱼量5 000吨。 

交通运输    卢旺达境内无铁路,交通运输全靠公路和航空。进出口货物通道:一是从基加利经乌干达至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全程1 721公里;二是从基加利到布隆迪的布琼布拉,然后由水路经坦桑尼亚的基戈马转铁路抵达累斯萨拉姆港,全程1762公里;三是从基加利到鲁苏莫经坦桑尼亚的伊萨卡转铁路抵达累斯萨拉姆港,长1 638公里。战争期间,基加利国际机场一度关闭,部分地区交通中断。 

公路    总长206 340公里,其中干线6401公里,支线199 939公里。1991年公路货运量为216 676吨。1992年有机动车27 441辆,其中货车1633辆,小汽车8088辆,公共汽车184辆。1994年内战期间,上述车辆多数遭毁或被开往邻国。目前的商业运输主要由私人控制。 

空运    战前,国家航空公司拥有一架波音707货机和数架小型客机,有飞往坦桑尼亚、布隆迪和扎伊尔的定期航班。首都有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比利时、法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航空公司在卢旺达有航班。内战期间卢旺达空运一度中断。战后,基加利国际机场很快重新开放。比利时航空公司恢复通往卢旺达的航班,从基加利可以十分方便地抵达坎帕拉、内罗毕和布琼布拉。卢旺达国家航空公司有一架20座的小型客机,主要从基加利飞往坎帕拉及布琼布拉和达累斯萨拉姆。1998年,卢旺达国家航空公司更名卢旺达联合航空公司,并实行部分私有化。1月,成立了一个拥有一架78座的波音喷气式飞机的私营航空公司——卢旺达航空公司。 

财政金融    处于极度困难之中。前政府败走时卷空国家的所有财产和资金,现在卢旺达国家银行无任何储备,政府机构中职员的工资亦成问题。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外债总额为11.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6%。1980~1990年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96.2%,1991~1997年达2 948.4%。仅次于索马里,在非洲居第二位。1998年外汇储备为1.453亿美元。 

对外贸易    战前外贸长期逆差。采取进出口贸易许可证自由发放制度。1997年卢旺达的出口总额为1.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93亿美元。逆差为3.73亿美元,约为出口总额的3.1倍。 

战前卢旺达主要出口咖啡、茶叶等农副产品和锡矿石,其中咖啡和茶叶占有重要地位。卢旺达的主要进口商品为燃料、车辆、机械、电器、建筑材料和纺织品。主要出口对象国有德国、荷兰、比利时。主要进口对象国有比利时、肯尼亚、南非、法国等。 

外国援助    1995年接受援助国官方提供的发展援助7.109亿美元,其中双边援助3.781亿美元,多边援助3.732亿美元。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联合国难民署、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等。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1985~1997年卢旺达共接受各种外援24.304亿美元。 

人民生活    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 卢旺达1997年的出生率为42.1‰,死亡率为18.8‰,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120‰。预期寿命为43岁。生育率为每一妇女5.8胎。战争期间,卢旺达2/3人口沦为难民,22万儿童成为孤儿,卫生医疗体系解体。经过三年的努力,已有34所医院、200家医疗中心和70家门诊部恢复正常运转。截至1997年底陆续回国的140多万难民基本得到较好安置。据卢旺达卫生部宣布,因1994年种族屠杀而导致的心理创伤病人近几年不断增加,成为医疗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培训教师和医护人员,以应付这一局面。 

军事 

教育     

战前国立和私立教育并存。小学实行8年制,中学6年制。每年教育经费约占国家预算的20%左右。文盲率49%,1991年全国有公立小学1?789所,小学生90万人,小学教师16 394人;公立中学77所,私立中学16所,中学生20 789人,中学教师1 469人。农村手工业综合中心共323个,学生32 660人。全国有3所高等院校,4所私立院校。卢旺达国立大学是该国最大的综合性高等学校,1991年在校学生3 860人,大学教员525人。每年向外派遣留学生100~200人。1994年内战几乎摧毁了教育体系,学校设施因破坏、抢劫而损失殆尽,许多教师被杀或逃亡国外。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初级教育得到较快恢复。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1995年成年人的文盲率为40%。1996年小学入学率已达94%,中学入学率为13%。布塔雷大学已于1995年4月复课。目前,各级学校实行英、法双语教学。根据1998年7月11日财政计划部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对人口社会状况进行的调查,1996年34.5%的卢旺达人既不会读也不会写,59.6%的人只上过小学,3.9%上过中学,0.2%上过大学,1.7%的人经过职业培训。 

新闻出版    战前全国共有报刊近30种,主要报刊的发行量在1000份以上。全国最大刊物《英瓦霍报》,发行量为4 650份。内战后,因纸张和印刷费用昂贵,卢旺达的报刊发行量极小。目前,有15种报刊,主要有:《英瓦霍报》,卢旺达文周刊;《卢旺达时报》,英文日报,由从乌干达回国的原卢旺达难民主办;《虹》,由从布隆迪回国的原卢旺达难民主办;《信使报》,反对党报,1996年改名为《英特戈报》。《新接班报》,1996年4月发行,法文官方月刊,系原《接班报》周刊改版。卢旺达通讯社975年成立。出版《每日新闻》,法文日刊,发行量310份。1994年后,该社成为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独立的通讯社。卢旺达广播电台系国家广播电台,1961年由德国援建,在尚古古、基布耶、鲁亨盖里和比温巴四省设有转播站,现用卢旺达语、法语、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广播,共有2套节目,每天播音14小时。另外,布隆迪电台的节目在卢旺达被广泛收听。卢旺达电视台系国营电视台,在法国和比利时两国的援助下,于1992年12月31日开始试播,1993年8月25日正式开播。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70%。 

1994年战乱期间广播电台的物资被盗,停止广播。在德国援助下,从1997年11月起,每晚用卢旺达语、法语、英语播出5个小时的新闻等节目。1998年2月22日,成立国内外公众新闻国家委员会,负责协调向国内外公众提供新闻,加萨纳外长任委员会主席。3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在卢旺达正式广播。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强调尊重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积级参与南南合作,主张开展南北对话,促进国际合作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11月12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1978年6月和1983年5月,前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两次访华。中国领导人耿飚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曾先后访问卢旺达。卢旺达新政府成立后,两国关系继续发展。1995年3月和1996年6月,卢旺达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卡加梅和总统比齐蒙古先后访华。1998年7月11~13日,应卢旺达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邀请,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刘贵今对卢旺达进行工作访问。2月16~21日,应中国外交部邀请,卢旺达国防部司法顾问恩塔沙杰马纳率人权代表团访华。4月12~18日,卢旺达爱国阵线执行委员会青年委员德尼·波利西率团访华。10月5~10日,卢旺达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秘书长康斯坦斯·卢瓦卡·穆卡云伊女士访华。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998年中国与卢旺达进出口商品总额为40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中国出口21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进口190.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89.4%。 

同比利时的关系    比利时是卢旺达前宗主国,两国在卫生、教育、农业、基建、旅游、人员培训等领域进行合作,关系密切。卢旺达同比利时10个县建立友好关系。1987年和1989年比利时国王和首相分别访问卢旺达。哈比亚利马纳总统于1976~1993年六次访问比利时。1994年内战期间,因比利时籍蓝盔士兵被杀事件,比利时迫于内外压力从卢旺达撤回其在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中的全部军队。战后,比利时很快恢复对卢旺达的援助,替卢旺达偿还世界银行的部分债务。1997年10月8日,比利时新任驻卢旺达大使兰特向比齐蒙古总统递交国书时向新闻界说,三年来,两国合作总计10亿比利时法郎。1998年1月19~22日应比利时政府和欧盟合作发展委员会的邀请,卢旺达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卡加梅首次对比利时进行4天工作访问,外交部长、财政计划部长和国防国务秘书随行。 

同法国的关系    卢旺达原政权与法国关系密切。1962年~1993年8月,法国向卢旺达提供援助共计2.8313亿美元,赠款3655万美元,免除卢旺达债务1417万美元。哈比亚利马纳总统9次访法,法国总统德斯坦和密特朗先后访问卢旺达。1990年卢旺达爆发内战,法国派兵支持卢旺达前政权。1994年6月22日~8月21日,法国通过安理会授权在卢旺达实行“绿松石行动”。战后,卢旺达新政府与法国关系一度中断。直至1995年5月,法国才恢复驻卢旺达使馆。1997年5月8日,法国驻卢旺达大使库尔班访问布塔雷卢旺达国立大学,向该校赠送一批教育器材,称此次活动为将来合作提供了范例。1998年12月25日,据法新社报道,法国议会关于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中的作用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其结论是:法国对卢旺达1994年大屠杀没有直接责任,仅犯了判断上的错误。卢旺达对此表示不满。     

同美国的关系    1963年建交。美国向卢旺达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和战争难民提供援助,向卢旺达派出和平队员。卢旺达前政权对美国以调解卢旺达内部分歧为由干涉内政表示强烈反感。1994年7月15日,美国政府率先宣布不再承认卢旺达胡图族政府,却很快地与卢旺达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宣布向卢旺达难民提供1亿美元援助。1998年3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卢旺达进行了3个半小时的闪电式访问。其后,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与克林顿同机赴乌干达,出席非洲中、东部六国首脑会议。11月4日,比齐蒙古总统和卡加梅副总统接见来访的美国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赖斯,主要就刚果(金)危机举行了会谈。 

同德国的关系    德国是卢旺达历史上的第一个宗主国。卢旺达独立后同前联邦德国一直保持密切关系。1977、1984和1990年卢旺达总统三次访问德国。从1962年起,德国开始援助卢旺达。两国混委会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近10年来,德国每两年向卢旺达提供资金8800万马克,其中5000万属财政合作,3800万为技术合作。该项合作覆盖了卢旺达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1993年前,德国向卢旺达提供了5.89亿美元的援助。卢旺达新政权成立后,两国关系继续发展,德国成为卢旺达的主要援助国。1994~1997年,莱茵兰—法尔茨州向卢旺达提供14亿法郎的援助。1997年5月17~20日,卡加梅副总统正式访问该州,参加50周年庆典。6月23~28日,莱茵兰—法尔茨州长库特贝克率代表团对卢旺达进行正式访问,庆祝双方友好合作15周年。访问结束时,发表了联合公报。1998年2月5日,赫维盖马总理接见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州司法部长及其代表团,主要围绕卢旺达在司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会谈。8月,两国举行了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1998年,卢旺达参与调解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境冲突。6月4日,卢旺达政府发表公报说,应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冲突双方的请求,卢旺达和美国政府开始调解,力求和平解决冲突。6月11日,卡加梅副总统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进行访问。6月17日,比齐蒙古总统赴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参加非洲统一组织解决两国领土争端的调解委员会。卢旺达重视发展同乌干达的特殊盟友关系,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1998年两国联手介入刚果(金)冲突,支持刚果(金)叛军对抗由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安哥拉和乍得支持的刚果(金)政府军。1998年1月10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对卢旺达进行两天正式访问,两国总统就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举行了会谈。9月26日,比齐蒙古总统应穆塞韦尼总统的邀请对乌干达进行一天的短暂访问,两位国家元首对刚果(金)叛军应邀出席卢萨卡首脑会议表示满意。10月14日,卡加梅副总统对乌干达进行一天的访问,同穆塞韦尼总统举行了会谈。双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对刚果(金)冲突采取共同立场。12月29日,比齐蒙古总统应邀访乌干达,同穆塞韦尼总统举行了会谈。 

1998年8月,卢旺达支持刚果(金)叛军挑起旨在推翻卡比拉总统的武装叛乱,并出兵参战,直接介入刚果(金)冲突,导致与刚果金关系严重恶化。1998年11月6日,卡加梅承认卢旺达向刚果(金)派兵。 

卢旺达同南非保持良好的关系。1998年11月6日,卡加梅总统访问南非,曼德拉总统会见,双方就寻求刚果(金)危机的解决办法交换了意见。 

卢旺达与布隆迪继续保持友好。1999年1月23日,卢旺达出席在阿鲁沙举行的布隆迪问题地区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中止对布隆迪的经济制裁。 

1998年,卢旺达与坦桑尼亚进一步改善关系。4月22日,比齐蒙古总统接受坦桑尼亚新任驻卢旺达大使卡穆哈布加递交国书。坦桑尼亚驻卢旺达使馆在关闭了4年之后重新开设。7月5~7日,比齐蒙古总统率大型经贸代表团对坦桑尼亚进行3天访问,并参加第22届达累斯萨拉姆国际博览会开幕式。 

同年8月5日,比齐蒙古总统率外长、工商部长等对赞比亚进行了3天的工作访问,与赞比亚总统奇卢巴就地区形势及双边贸易、交通、教育等进行了会谈。 

3月12日,非洲发展银行向卢旺达政府捐赠140万美元,资助整治沼泽地、保护谷地和保持水土项目。7月26日,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对卢旺达进行2天的工作访问,并签署了22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11月,卢旺达政府和非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了1999~2001年非洲开发银行参与卢旺达规划的研讨会。

国别报告——卢旺达.pdf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