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中东论坛
陈利宽: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现实与前景
文章来源:陈利宽    日期:2019-06-26
】【打印 关闭

 

近些年,中国和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合作在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早已成为两国政界、经济界和学界的共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两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两国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以色列政界的广泛响应。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创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两国政界、商界和学界积极推进创新合作。中国和以色列的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快速推进。2013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表示愿意加强两国的科技创新合作,两国建立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

201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访以色列并参加艺术类首届创新大会,发表《让中以科技创新合作之花更加绚丽》的为文章。同年,两国建立创新合作委员会机制。2015年1月,中、以两国签署《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刘延东副总理和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主持创新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双方的创新合作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以色列工业研发中心推动,主要支持在最前端科技领域进行研发的中以两国的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包括成立中以创新合作中心和中以“7+7”大学研究联合会,启动“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

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长期得到中国各界的一致认可和肯定。2016年1月46日,中国国家科技部与以色列经济部在北京联合举办2016年首届中以创新投资大会。同年9月,两国启动自贸协定第一轮谈判。12月15日,中国常州举行中国以色列先进制造业技术对接会,以方有13家高科技企业参展,并在对接会上发布他们掌握的先进技术。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高飞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双方都获益,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创新技术和思维,以色列企业能够获得资本和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2017年2月,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水利系、生命科学系和核研院等院系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到以色列开展以探索创新创业新思维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清华团队先后参访了以色列名校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中资孵化器公司。在同年3月中国举办的“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上,中国工商业人士普遍认为以色列在信息技术和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资本实力雄厚,必须走出去。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中国的资本市场优势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内塔尼亚胡也参加了此次论坛他表示:“中国有制造与市场能力,以色列有先进的技术。中以合作是天作之合”321日,中以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关于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二个创新全面伙伴关系。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以色列派代表团参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要“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2017年11月18日到21日,第六届中以高科技投资峰会在以色列海法市举办。峰会期间的20日首届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大赛20日也在海法市成功举办。

第二,中国资本对以色列科技产业的投资增多。中国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以色列进行投资。中资在以色列投资的重点是技术创新领域。百度、360、联想等著名中国科技公司先后向以色列科技投资基金注资。

中以两国在机器人产业上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合作。以色列的机器人技术世界领先,但是因资金缺少造成产业规模难以扩大。中国有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也有提高本国机器人技术的内在需求。中国企业已向以色列机器人产业投资2000万美元。

第三,中国一些省份与以色列的合作稳步开展。中国沿海不少省份也先后与以色列开展科技创新合作。2013年10月,山东省科技厅与以色列经济部产业研发中心进行首次科技合作对接。2014年5月,山东省科技厅支持浪潮集团与以色列协科公司亲属科技合作协议,确定合作研发基于与计算的自助式医疗体检系统。 2014年11月2日,科技厅与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产业研发中心在特拉维夫共同举办山东——以色列科技合作对接洽谈会。洽谈会期间,多家山东企业与以色列企业签约,“金正大——利夫纳特”科技研究中心揭牌

江苏省与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合作开始已久。2008年,江苏省政府与以色列政府签署《关于民营企业产业研究和开发的双边合作协议》。2011年7月,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访问以色列,省政府与以色列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以色列国政府关于产业研究和开发的双边合作协议》。2014年5月,科技厅代表团参加在特拉维夫举办的以色列首届创新大会,来自江苏省的17家企业代表参会。2016年以来,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顺利推进。园区目前拥有中以合作项目50多项,并创建中以创新加速器、中以经济技术合作网络平台等创新平台。

广东省与以色列的科教合作进展顺利。2013年9月,李嘉诚基金会宣布捐资1.3亿美元给以色列理工学院,帮助其在中国广东省汕头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推动中国在工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创新教育。2015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启动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李嘉诚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外中国与以色列的在中国内地的科技创新合作也在酝酿。内地省份像河南、陕西和重庆都与以色列高校建立科学研究合作机制。河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都先后成立以色列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机构的成立必将推动内地省份与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和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的制约因素

 

在中以两国进行科技创新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第一,来自美国的阻挠。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和军工相关的高科技创新合作常遭遇美国的阻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对中国进行技术和军事封锁。20世纪70年代,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美国放松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了一些先进技术。但从1989年开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断对华技术的输出。美国通过国内立法、联合他国建立禁运组织、施压欧盟和盟友等方式长期对华技术禁运。

历史上,中、以两国合作就曾因为美国的干预陷入困境。建交后,两国在军工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90年代初,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哈比”无人机。90年代后期,以方与中方达成向中方出“费尔康”预警机系统的协议。但在美国的施压下,以方单方面取消协议。2004年,同样在美国的干预下,以色列违背中以两国“哈比”无人机销售合同,拒绝为无人机提供技术升级。至今美国仍然禁止以色列和中国开展相关的军工技术合作美国的干预已经成为制约中以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最大障碍

第二,以色列对于双方科技创新合作有一些担忧。一方面,以色列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忧虑。目前,以色列认为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堪忧,担心双方的合作会造成以色列科学技术成果的丢失。另一方面,以色列担心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会使以色列丧失科技竞争优势。以色列学界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的科技竞争优势将会丧失。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科技论文产出方。而中国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以方认为在未来不久中国的科研投入将赶上和超过美国。

 

中国和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景

 

尽管中国和以色列创新合作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合作前景良好

一,两国都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以色列是中东地区五大强国(埃及、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中以两国都重视创新,看重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以色列是创新的国度,在创新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创新、研发领域具有全球公认的领先地位。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国合作的核心领域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关键期,需要继续同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升本国科技创新水平。受制于欧美国家对中国长期实行的技术封锁和限制政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而在这方面,以色列对与中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限制较少。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少有的科技发达并且愿意同中国进行深度科技创新合作的国家。

第二,中以两国合作有较好的民意基础。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反犹排犹运动。从公元3世纪开始,犹太人就开始在中国活动。北宋时期,有大量的犹太人到汴梁(今天开封)定居,在长期居住过程中与中华民族逐渐融合。二战期间,中国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港湾。为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约有3万名德国犹太人到达上海避难。远在欧洲的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总领事何凤山给大量的犹太人办签证让他们避难上海。1942年,德国给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上海的犹太人赶尽杀绝。正是上海人民的无私救助,被日本关在死亡集中营的犹太人才得以幸免遇难。今天,中国社会各界对于犹太人的成就总体上很欣赏。政治上,以色列不会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批评中国,愿意和中国开展各领域合作。

第三,中以科技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长补短,有互补性。是市场互补性。以色列是一个科技强国,但也是一个领土和人口小国。国内市场的狭小限制了以色列通过内需提升发展水平的能力。以应急医疗技术为例。以色列在应急医疗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也有不少的限制因素。以色列国土狭小,难以在更大的空间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技术创新和推广需要更大的市场平台,通过市场来检验技术、完善技术。在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广大的市场。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各种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发生率高。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加坚定地做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应对沿线各国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紧急情况。第二是资金互补性。当前,以色列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没有增加,导致研究资金明显短缺,影响到高校的科研创新。以色列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减少,已对科技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以色列需要加强与中国等国家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资金,提升本国的创新水平。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资金方面有一定实力。

第四,中以关系受第三方的影响和干扰降低。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以来,中东地区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美国主导中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俄国强势返回中东,亚洲大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度增加,中东地区大国大量扩张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中东多极化进程加速。以色列在保持与美国关系的同时,加快向东看的步伐。中以两国的政治互信在增多。中国在中东涉及以色列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得到以色列的理解。

在未来的中以科技创新合作过程中,两国可以通过学术合作的方式破解美国对以色列的对华技术输出封锁。两国科学家可以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实现技术共享,再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目前,中以两国在学术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不少的进展,应该进一步拓展到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领域方面。

此外,中国也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政策,消除以色列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忧虑。

(本文作者陈利宽系延安大学历史系讲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