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赵雅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稳定锚:中非合作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文章来源:赵雅婷    日期:2024-12-03
】【打印 关闭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继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又一次盛会,有51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2位总统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共同出席,吸引超过3000名中外记者参加,创历届中非合作论坛新高。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不仅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而且阐明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以及中方未来三年同非方开展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峰会还制定了下阶段中非合作的行动蓝图,通过了加强中非合作的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本届峰会擘画了中非友好合作的光明前景,是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非合作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和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引领下,非洲交通、能源及新型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得以实施,中非双边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已超过20%,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双方农业和减贫合作成效显著,社会合作方兴未艾,民心相通不断深入。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推进中非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成功塑造了国际对非合作典范,展现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时代风貌。中非友好合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成为国际局势不确定性中的稳定之锚。

 

一、中非合作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对全球南方力量的壮大和合作的深化意义重大。中非合作锻造了南南合作的纯净底色。中非合作尊重彼此独立,主张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注重平等互利共赢,坚持反霸权反霸凌,为全球南方合作行稳致远、走深走实打造了坚实基础。

中非合作生动而具体地彰显了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团结互助的南南合作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准则,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坦桑尼亚期间提出中非合作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既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与弘扬,更为新时代发展中非友好和中非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非合作引领了南南合作的发展方向。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牵头成立的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开启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整体外交的模式。20133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3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德班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就中非关系交换意见时首次提出“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511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利比里亚总统会谈时将中非关系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拓展至“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首次将构建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外合作官方文件中。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相继又提出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给共同体和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等,构建命运共同体引领了南南合作的发展方向。

中非合作拓展了南南合作的丰富内涵。本世纪以来,中非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增强,推动南南合作的重心由政治支持逐渐转向经济合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非洲国家追求自主发展的意愿增强且付诸行动,中非间加大了发展经验交流与文化文明互鉴,显著提升了全球南方的国际影响力。中非合作带动南南合作不再拘泥于具体合作领域,系统且全新的南南合作初具雏形。

 

二、中非合作的时代意义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现实中遭遇逆全球化冲击,而中非合作回应了民众的呼声,坚持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肩负其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使命。

首先,中非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冷战思维日益将全球化拖入“低效旋涡”,中非合作则努力实现双边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和能力建设,促进发展知识和技术共享,切实提供非洲所需,助力非洲发展。

其次,中非合作坚持公平公正。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肆意干涉别国内政,通过扶持代理人、封锁制裁、排挤打压等方式实现利己目标。中非合作始终秉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彼此支持,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支持“非洲问题非洲解决”,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最后,中非合作坚持开放包容。美西方大搞小院高墙,推行泛安全化政策,建立“排他性”产业技术联盟、供应链小圈子等阻碍国际科技合作。中非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促进全球南方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共享全球发展红利。

 

三、中非友好合作的世界意义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非肩并肩、手拉手,坚定捍卫彼此的正当权益,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强筋骨、壮体魄,累累硕果惠及中非亿万百姓。中非友好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树立了典范。

第一,中非合作顺应民心,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与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非洲提供了借鉴。中非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深化文明互鉴,将极大推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交流深入发展,共筑文明新形态。国际变局中,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意识持续觉醒,纷纷渴望挖掘自身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加强文明互鉴,共筑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非洲正经历“二次觉醒”,加快了“去殖民化”进程。随着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深入发展,中非合作将丰富世界文明多样性,共筑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非携手自主自强,共建命运共同体。中国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非洲进入自主发展新阶段,中非合作大大提升了非洲的发展能力,回应了非洲大陆的迫切需求,改善了非洲基础设施薄弱的历史性问题。中非双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上的共同认知与建设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伟大贡献。

 

(作者简介:赵雅婷,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室副研究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