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王忠奎:丹麦学者新著揭露美国在利比里亚的谎言与真相
文章来源:王忠奎    日期:2022-06-27
】【打印 关闭

 

 

在西方主流媒体学者塑造的印象中,美国帮助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回家,在西非为他们找了一块自由之地,1847年独立建国利比里亚,成为非洲最早取得独立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国体政体全面照搬美国的利比里亚两个世纪以来冲突频仍,民不聊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美国在利比里亚建国过程及其国内冲突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丹麦学者尼尔斯·哈恩博士的新《美国在利比里亚两个世纪的军事行动:抵抗与顺从》对此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揭示。

尼尔斯·哈恩博士长期从事人道主义援助和发展援助工作,先后在阿富汗、英国、埃塞俄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和坦桑尼亚等国工作,主要研究新自由主义、武装冲突、贫困、美国军事干涉行动等问题。因为美国对利比里亚进行军事、经济和文化干涉的历史最长,次数最多,所以哈恩博士选择利比里亚作为美国干涉非洲国家的主要案例进行研究。

哈恩博士在阅读与利比里亚有关的文献资料时,发现西方学者和媒体极力美化美国把黑人送回利比里亚的动机,甚至说成是“非洲黑人的浪漫回家之旅”,但他通过研究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利比里亚独立近两个世纪来,政变冲突频仍,西方学者和媒体往往将之归因于宗教民族因素以及当地人民的野蛮贪婪,却对美国在幕后扮演的角色避而不谈为此,哈恩博士除了梳理文献资料之外,更是借助在非洲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在利比里亚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访谈,包括前总统、过渡政府首脑、部长、军官、政治家、退伍军人、学者、公务员、反叛团体领导人、儿童士兵、宗教团体领导人、民间团体领导人,以及在战争中丧生的政府官员家属大量一手信息让他在书中的观点更为立体可信。

 

美国送黑人回家并非出于慈善

西方媒体学界主流说法是美国殖民协会出于慈善目的,把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送回非洲,建立了利比里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殖民协会取得自由的黑人奴隶送回非洲,目的是想减少美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完全是出于种族动机而非慈善目的。从实质上讲,建立利比里亚的并不是获得自由的奴隶,也不是慈善协会,而是由美国的白人奴隶主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美国殖民协会的会长是华盛顿总统的侄子,其成员都是南方的白人奴隶主,他们强烈希望保护奴隶制,害怕奴隶起义,他们建立协会的主要目的降低奴隶起义的风险,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在奴隶主看来他们是不稳定的根源。随着这些获得自由的美国黑人被送到利比里亚,这些美国裔的利比里亚人实际上成了这块土地上的殖民者,与当地土著黑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美国通过他们渗透到了整个非洲大陆。

美国白人奴隶主精英认为一方面要停止奴隶贸易,停止向美国输入奴隶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黑人奴隶赶出美国问题的关键就是赶到什么地方。1801年,杰弗逊总统给弗吉尼亚州长门罗(美国第五任总统)写信,建议遣返目的地首选南美,其次中美洲多米尼加,实在不行最差选择非洲。一开始美国政府想在塞拉利昂旁边建立一个殖民地,但是英国和当地部落酋长表示反对。外交谈判无果之后,美国政府图穷匕见,指使美国殖民协会和美国海军采用武力胁迫的手段强买了一块土地,当地土著人民奋起反抗,遭到残酷镇压,这就成为美国军事干涉非洲的开始。

最终被赶到利比里亚的除了美国海军截获的黑人奴隶以及获得自由的美国黑人奴隶,还有美国白人奴隶主与女奴隶生下的黑白混血。后两类人受到美国政府信任,被安排担任利比里亚政府中任职。实质上是美国间接统治利比里亚

 

美国全面掌控利比里亚内外事务

1847年,利比里亚宣布独立,国名意为“自由的土地” ,国旗高仿美国星条旗,首都命名蒙罗维亚也是为了向美国总统门罗致敬。利比里亚政府里面充斥着美国顾问,例如在财政部凡是涉及内外财政事务均需请示美国顾问。美国驻利比里亚使馆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中心,驻利比里亚大使时常召见利比里亚相关部长到使馆喝咖啡,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把利比里亚总统喊到使馆耳提面命。借着废除奴隶贸易的借口,美国海军在西非海岸巡逻,把截获的黑人奴隶送到利比里亚,成为美国海军在西非海岸活动的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利比里亚的军队实际上也掌握在美国手中,例如多伊发动政变推翻托尔伯特政府之前就接受过美军的培训,上台后尊称美国驻利比里亚武官为老板,对其指示言听计从。随后利比里亚把军队的重组任务委托给美国国防部,后者外包给各种私人安保公司,改变了之前直接出面的做法。

美国政府疯狂压榨利比里亚的橡胶、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1922年英国控制的橡胶产量占比75%,美国只占2.8%,但是美国的消耗量占比72%,为了打破英国对橡胶的垄断,美国在利比里亚成立了火石公司。因为火石公司强迫劳动,利比里亚政府安排工人到西班牙的殖民地工作,导致火石公司用工问题日益紧张加剧。美国并非国联成员,但是美国政府却向国联指控利比里亚政府开展奴隶贸易,要求国联进行调查。国联最后的调查报告对美非常不利,美国政府拒绝接受。美国胡佛总统派军官到利比里亚与火石公司探讨包括政变在内的解决方案。利比里亚总统明白只有屈从美国的条件才有可能生存下去,于是签订了城下之盟,不但解决了火石公司的用工问题,而且允许火石公司在租借土地上开矿,并且只用不到10%的费用就可以带走全部矿产品。火石公司腐蚀拉拢利比里亚政府的官员,给他们提供橡胶树和技术援助,让他们成为橡胶的生产商,然后火石公司从他们手上购买橡胶,这样就培养一个当地的买办地主阶层,他们还会尽量压低用工成本,从而分化了当地黑人,避免了黑人暴动起义。同时,火石公司橡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交给不同的部落以此对当地部落进行分化和控制。美国生产的低价粮食向利比里亚倾销,当地农民纷纷破产,只得成为火石公司以及利比里亚国内地主买办橡胶种植园的廉价工人。利比里亚总统杜伯曼拥有橡胶园1600英亩,副总统托尔伯特600英亩。利比里亚最初进口大米数量很少,但美国倾销大米之后1970年利比里亚1/3的大米依靠进口,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粮价稍有波动就会影响利比里亚国内局势。

1943年,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火石公司前律师和利比里亚政府前法官杜伯曼当选总统,执政时间长达27年对美国顺从的总统。他照搬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经济指标看起来不错,但是外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矿产,特别是铁矿石方面,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发展的成果根本没有惠及普通大众,这种经济增长被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1971年7月,杜伯曼总统去世,美国驻利比里亚大使怀疑副总统托尔伯特受恩克鲁玛影响较大,有传言他鼓动利比里亚参谋长发动政变防止托尔伯特就任总统,但因后者在利比里亚根基很深未能如愿。1971年12月30日托尔伯特赢得大选,1月3日正式就任总统。托尔伯特试图调整前任政府的门户开放政策,推进本国的工业化,实现粮食自己自足,让经济发展尽量惠及民生,中小学学费全免,大学学费减半,提升医保水平,关注贫民生活,孕妇和两岁以内的婴儿免费医疗。托尔伯特认为自由经济政策违反了利比里亚的法律,外国矿业公司拿走了自然资源,污染了利比里亚的自然环境,但是利比里亚的人民所得甚少,因此他要求外国公司必须把利润的50%在利比里亚重新投资。火石公司态度傲慢,蛮横拒绝了托尔伯特政府的要求。代表利比里亚政府与火石公司谈判的财政部长是托尔伯特总统的兄弟,美国政府为了给托尔伯特政府一个警告,美国中情局设法让他乘坐的飞机失事坠毁。利比里亚政府与火石公司于1976年5月1日最终达成协定,没有满足利比里亚政府的要求,只是同意遵守利比里亚当地的税收法律。

美国往往绕过利比里亚的政府,资助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关于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内容,利比里亚政府毫不知情甚至不能过问。美国实际上通过这些非政府组织控制了利比里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并非为了使当地的人民受益,而是为了给某些听话的政府官员以某些回报。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汉斯·摩根索曾说,今日的外援实际上就是对外国官员的贿赂。美国等西方国家给非洲国家的外援,很大一部分往往用于给西方派往非洲的工作人员支付高额的薪水、住宿和差旅补贴,当地民生和发展根本没有益处。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政策和做法令美国十分忌惮于是对中国大肆抹黑造谣,一方面利用西方媒体传播中国向利比里亚输出非法劳工抢夺当地工作机会等谣言,另一方面利用掌握的利比里亚国内各种非政府组织进行抹黑破坏。本书采访的大部分利比里亚官员和人民认为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督导的新自由干涉主义重建计划不可能帮助利比里亚实现工业化,普遍认为中国的项目更有希望。

美国政府还利用利比里亚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泛非运动进行干扰破坏。泛非运动由英美国家受到教育的黑人首先提出,为了反对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压迫,倡议黑人同属于一个非洲。1900年在英国伦敦首先召开了首届泛非大会,提出了泛非运动这个概念,希望把非洲各国打造成黑人自主的乐土,遭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联手打压。美国影响下成立了蒙罗维亚集团鼓吹与西方国家加强合作,采取缓慢的渐进式改革,干扰加纳等进步国家倡导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利比里亚国内冲突的总导演

利比里亚是美国在非洲最为重要的据点,美国海军经常造访利比里亚,还针对在利比里亚维护美国利益制定了综合性的军事战略。二战以后,英法在非洲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利比里亚作为美国在非洲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对美经营非洲日益重要。二战期间和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在利比里亚建设了大量重要的军事设施,包括一个空军基地,一个深水港口,军队和情报人员的培训营地,美国在整个西非的外交和情报通信中继站,覆盖整个非洲大陆的美洲之音电台。

美国与利比里亚冲突各方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各类冲突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类似于利比里亚国内冲突的总导演,但是在西方主流媒体和话语体系中却着墨不多,甚至根本没有提及。很多研究利比里亚的学者基于二手或部分信息,把很多谣言作为研究证据,对于冲突的具体事件讨论起来不遗余力,对于冲突的幕后根源却讳莫如深。例如埃利斯所著《无政府主义的面具:利比里亚的毁灭和一场非洲内战的宗教维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本书堪称研究利比里亚的必读书目,但是埃利斯本人坦承材料主要源于利比里亚国内媒体的报道,有可能受到各个派别的影响,因此有失偏颇,不过他仍然用此来证明利比里亚的国际冲突源于当地人的宗教、野蛮以及贪婪,丝毫没有提及美国在其中的作用。1971年,对美国最为顺从的杜伯曼总统去世,副总统托尔伯特继任后试图调整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令美国政府相当不快,同时他的对外政策令美国政府更为不满。托尔伯特十分仰慕恩克鲁玛的思想和成就,恩克鲁玛去世后他亲自扶灵。他与以色列断交,与苏联、古巴、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达成有利于推进工业化的全面合作协议。他支持泛非主义,支持非洲各国通过武装斗争,实现民族解放事业,推动非统组织由清谈向实操转变。托尔伯特总统一开始就知道美国政府不会支持他的改革政策,他知道如果继续沿用前任政府的政策只会更加依赖美国,权衡之下放手一搏。他预料到美国会在国内网罗反对派来推翻自己,于是他在政府的关键岗位上安排的都是自己亲信,还与几内亚签订了军事互助协议。但是美国中情局渗透进了利比里亚的各种组织,利用当地黑人的不满煽动闹事,以大米涨价为借口,煽动群众上街游行示威。托尔伯特不信任本国军队,请求邻国几内亚出兵稳定局势。美国媒体对此大做文章,大肆抹黑,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快了发动政变的步伐,1980年4月12日深夜,在美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的授意之下,利比里亚军士长多伊带领十几名士兵潜入总统府,发动军事政变,托尔伯特被乱枪射杀。

通过美国扶持的政变上台之后,多伊要求美国出兵维护秩序,并对前任政府进行了疯狂清算。但是多伊与美国政府的关系自1986年开始恶化,起因在于多伊试图反抗美国政府对利比里亚的全面控制。美国随即以债务进行要挟,并开始煽动叛乱政变以推翻多伊政府。这次选中的是泰勒。1989年12月泰勒带领叛军对利比里亚政府发难。当时美国与利比里亚签订有非洲国家唯一的共同防御协定,但是美国政府除了提供一些通信设备之外,按兵不动,导致1990年3月利比里亚局势发展成为全面内战。多伊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和尼日利亚求援,没有得到回应,向美国派出代表团,希望美国斡旋组建联合政府,但是美国坚持多伊下台,最后多伊仓皇出逃被抓虐杀身亡。利比里亚的内战实质上是新殖民主义和代理人战争,美国提供武器装备,由之前的自己直接动手转变为派遣军事顾问。

多伊政府被推翻之后,利比里亚各方势力争夺总统大位,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甚至出现了白天还是政府军到了晚上变成叛军的情况。美国不喜欢泰勒,认为他更受法国的支持和影响。美国推出曾在世行工作的瑟利夫与泰勒在大选中对阵,利用掌握的媒体电台对泰勒进行各种抹黑,1997年7月,最终泰勒仍然获胜。因为利比里亚对美国在非洲的作用至关重要,美国未善罢甘休。美国认为泰勒政府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被美国视为威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所言,“激进”并非是指政策本身,而是不服从美国支配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美国一方面煽动反对派发动政变推翻泰勒政府,另外一方面利用话语霸权进行造谣抹黑,例如指控泰勒政府支持塞拉利昂的反对派以获得钻石从中牟利,以此为借口对泰勒政府施加制裁,这就是好莱坞电影《血钻》拍摄的主要背景。2003年8月1日,泰勒在国际压力下被迫辞职,流亡尼日利亚。

泰勒政府下台后,美国居中斡旋,利比里亚各派武装力量进行重组,达成停火协议准备大选。2005年利比里亚大选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在世行工作过的瑟利夫,一个为前AC米兰足球明星维阿。美国驻利比里亚大使表示希望维阿当选,但是瑟利夫最终获胜。上任之后做了很多工作才取信美国得以顺理执政。她首先引渡泰勒到海牙国际法庭受审,其次是欢迎美国非洲司令部入驻,以便联利团到期之后继续保护利比里亚的安全。

美国在1980年到2003年间直接或间接染指了利比里亚多届政府更迭,非但没有实现利比里亚国家的长期稳定,反而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全面内战并外溢蔓延到周边国家。内战真正开始的时间应该是从1980年美国发动的政变开始,而并非西方主流媒体所说的1989年末。利比里亚内战实际上是在利比里亚国土上进行的世界大战,包括英、法、美等大国以及多个周边国家。法国借利比里亚内战来挑战美国在利比里亚的利益,而美国也回手挑战法国在科特迪瓦的利益。内战的国内原因在于贫富差距、阶层分化、宗教和民族冲突,外部原因在于美国利用利比里亚国内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煽动。但是西方媒体却把主要原因归因于当地人的野蛮和贪婪,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西方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只能进行军事干预

尼尔斯·哈恩博士的新令人很受启发。由于历史的关系,西方国家对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给我们在开展国别区域研究的时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西方媒体和学者为他们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大多有他们的立场和偏见,对此我们在开展研究的时候必须认真甄别分析,不能被他们的立场和偏见所左右。另外,国别区域研究一定不能只在书斋研究文献,更要有较长时间的实地调研,哈恩博士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访谈,更好地了解了当地情况,更为全面揭示出了近两个世纪以来美国干涉利比里亚的全景,给我们开展国别区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简介:王忠奎,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