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甘振军:天津援非医疗工作的贡献
文章来源:甘振军    日期:2020-08-31
】【打印 关闭

援外医疗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形式。天津援非医疗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援非医疗队的援助对象国是刚果(布)和加蓬。50多年来,天津市向这两个国家先后派遣医疗队45批,派出队员达千余人,接诊当地病人792万例。医疗队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条件,取得斐然成绩,受到了非洲从官方到民间的广泛赞誉,也为中国卫生援外事业服务国家对非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援非医疗工作的历程

 

从时间脉络上梳理,根据时代发展、援助对象国和科室业务种类、规模变化等诸因素,天津援非医疗队派出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天津援非医疗的拓荒阶段(1963—1977

1963年,天津市参与援助阿尔及利亚的医疗队组建工作,并派出两名队员。1967年,天津援非医疗队首次独立组队派遣刚果(布)执行任务1977年天津向第二个西非国家加蓬派遣医疗队此十年是天津援非医疗的开拓和积累经验阶段。首批医疗队共26人,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人医疗队队长。有几批还专门配备了现役军官、政委和支部书记当队长。这一时期正处于国内文化大革命,当时天津的援非医疗派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派出工作以政治任务和崇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来对选拔的队员进行政治条件和业务能力的筛选,并突出给予政治待遇、荣誉以及职务晋升上的支持。派出单位尽量做到全覆盖,包括从106医院、269医院、工人医院、反帝医院、红卫医院,以及其他综合性和专科医院抽调医务人员。派出队员以男性为主,派出时间均为两年,还常常延续几个月才能结束任期回国。这一时期,派出队伍的科室以满足一般诊疗业务为主,如外科、内科、妇产科、麻醉、针灸、儿科、药剂,甚至还从外单位(包括卫生局情报站、市革委食堂、环卫局汽车队、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等)专门借调了厨师、司机和翻译。

(二)天津援非医疗的积极稳健发展阶段(1978—1990

文革期间,天津的卫生援外事业并未受到太大冲击。改革开放后,在前一阶段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天津援非医疗事业迎来了积极、稳健的发展时期。

截至1989年,天津共抽调396名医务人员组成11批援助刚果(布)医疗队,主要马格莱格莱医院、达朗盖伊医院、黑角吉吉医院和奥旺多731医院等医院工作,协助当地医务人员开展诊治工作。在22年里,“共门诊、出诊4155678人次,诊治住院病人334663人次,抢救危重病人8980人次,施行手术118826人次。”

在此时期,天津援非医疗队又增添了同属西非地区的加蓬为援助对象国。天津援加蓬的医疗队主要在利伯维尔中加合作医院和弗朗斯维尔中加友谊医院工作。医疗队以定点和巡回医疗结合的方式开展诊治工作。1977—1989年,天津共派出医疗队9批,队员99人,在加蓬各地门诊(含出诊)855189人次。1979年1月,援加医疗队举办的第一期针灸学习班结业,当地学员10余人学成结业。同年,又举办了第二期针灸学习班,学员增加到20余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卫生中心的建设。根据加蓬总统邦戈访华时中加双方签订的有关援建卫生中心的协议,在国家卫生部和经贸部的领导下,由天津市和广东省共同承担筹建利伯维尔卫生中心的任务。中方在建筑材料、药品、医疗器械等各项物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卫生中心的落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就医条件,后命名为“中加合作医院”。

1986年,根据国家卫生部的安排,天津卫生局开始承担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吉林、北京、天津八个省市援外医疗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发运任务。它们均由天津口岸发运到援助多哥、喀麦隆、吉布提、苏丹、刚果(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利比亚、索马里、刚果、加蓬的15个中国医疗队。1986—1990年,共发运药品、器械价值为5856150元人民币。1978—1990年,援外医疗队开支费用为3851827元人民币。

(三)挑战中前进——千禧年前后的天津对非医疗工作(1990—2012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非援助的力度也日益加大。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举行。2006年更是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非关系不是单纯的援助与被援助的关系,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然而,刚果内战和加蓬的埃博拉疫情为天津援非医疗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风险。刚果内战还一度迫使天津医疗队撤离,中止工作达三年半之久,直到2000年12月才恢复派出,在废墟中重启援非工作。

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蓬文化部就提出,希望中国专家帮助国际班图文化中心建设植物园,种植和利用草药,发展传统医学。这一时期,对于天津援加蓬医疗队最大的挑战是埃博拉疫情。这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热带病。1998年,中国红十字会通过驻加使馆向加方红十字会捐赠2万美元,用于救助埃博拉病患者。1999年,中国红十字会再次捐赠3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此外,艾滋病、昏睡病和疟疾在当地的泛滥,也对医疗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四)从医疗援助向卫生合作转型——新时代天津援非医疗(2012——至今)

2013年3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刚果(布)期间和刚果(布)总统萨苏共同为中刚友好医院竣工剪彩。习主席还亲切看望了身处布拉柴维尔的天津援非医疗队,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精辟地总结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这一时期,天津对非医疗工作从单纯的援助向援助和合作并举,注重提升非方医疗能力建设。2013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天津积极响应,实施“光明行”项目,对口建立“眼科合作中心”,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通过技术合作,提供学历教育、派遣志愿者的方式加强卫生技术转移,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卫生事业自主发展能力。中方还积极帮助非方的卫生设施、设备和能力建设,提供了大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

刚果(布)白内障等眼疾的患者非常多,而当地眼科医生十分缺乏,几乎完全靠中国国内派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中刚合作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形式,医疗队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还为中刚友好医院培训当地的眼科医生,使其具有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专业能力,最终能够留下一批“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双方的交流互动也随之增强。2018年9月,刚果(布)中刚友好医院院长马蒂娜、加蓬中加合作医院院长吉塞拉、加蓬中加友谊医院院长米雷耶和翻译一行五人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参观学习。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党委书记魏瑞华教授,以及曾经的援非队员——眼眶病眼整形科副主任医师朱利民医生陪同他们参观。

2018年12月12日,中国—刚果(布)眼科中心落成,这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是中国援刚果(布)医疗队做好“光明行”的切实行动,表明中国政府迫切提高刚果(布)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平的美好愿景。不难想见,中非医疗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正在不断提升,非洲医疗能力建设也在不断取得进展,这将为非洲人民带来更多的健康福音。

 

对天津援非医疗工作的评价

 

在过去的50多年里,天津援非医疗队在援非工作中,经受了恶劣环境、疾病、自然灾害甚至战火的考验,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全心全意服务受援国民众,帮助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为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一)治病救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50多年来,天津援非医疗队远离祖国和亲人工作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形下,克服了语言不通等各种不利,发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在异国他乡土地上谱写了一首首救死扶伤、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天津援非医疗队在受援国城乡各地,开展巡回医疗和定点医疗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尽其所能缓解当地患者的苦痛在诊治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无形的方式,宣传了医护平等、医患平等的主张和理念,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受援国民众天津援非医疗队非常欢迎,并且一直给予高度

(二)促进当地医护水平提高,助其完善卫生医疗体系

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医疗队员还重视对受援国医务工作者的培训。他们采取开办培训班、共同查房、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方式传授医疗技术。特别是在针灸方面,培训班培训了一批批针灸人才,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的诊疗技术,转变了当地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使中医药文化在非洲发扬光大。

在与刚果(布)医务工作者共事的过程中,医疗队还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探讨热带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办法。在语言不畅和药物器械短缺的情况下,医疗队专家不断总结医疗实践的病例,撰写甲状腺肿瘤、埃及血吸虫、恶性疟疾等热带病的调查报告有的在非洲综合性报纸上发表。

天津援非医疗队加蓬和刚果(布)开展了肝、胆、胰腺、白内障以及各种肿瘤的切除等手术,填补了这两个史上的空白。

(三)发挥医疗外交作用,促进中非友谊

50多年来,天津援非医疗队不仅积极为刚果(布)和加蓬的各界人士诊疗疾病,还为驻这两个国家的国际人士提供了医疗服务,包括埃及、比利时、贝宁、法国、摩洛哥等数十个国家驻两国的使节、使节夫人和其他外交人员等。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得到了普遍好评和赞赏。特别是传统的中医按摩和针灸等疗法治许多患者多年难除的顽疾例如,医疗队队员殷建民因其治疗肩周炎和腰肌劳损的专长,名扬加蓬全国。

医疗队不仅以自己的精湛业绩和优良服务,赢得了受援国各界人士的肯定和信任,还因其“白衣天使”的特点,发挥一般外交官难以发挥的作用,从另一个侧面夯实了中非民间友好的基础,为中非友谊做出了贡献。

前,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蔓延,近期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如此,天津援非医疗队正在按照中非团结抗疫峰会的精神,与受援国开展医疗卫生合作,携手共同抗疫完全可以相信,他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弘扬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非洲的大地上谱写中非医疗合作、中非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说明: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沐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甘振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讲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