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非洲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
文章来源:黄玉沛    日期:2015-11-26
】【打印 关闭

   

     
  

非洲大多数国家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整体工业化处于初始阶段。长期以来,非洲依靠出口初级自然资源参与全球产业链协作,大多数非洲国家单一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非洲仍然是世界上工业化最不发达的大陆,非洲工业生产总值只占全球工业生产总值不到2%的份额。根据2015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国际工业指数年鉴数据,非洲只有南非、突尼斯、毛里求斯三个国家是较为突出的“新兴工业经济体”,其余非洲国家均为“发展中的工业经济体”或者是“不发达工业经济体”。 

(一)非洲新型工业化战略主轴: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非洲大多数国家大宗商品带动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凸显了经济快速增长与工业发展、结构转型不同步所带来的挑战,这种非包容性增长加剧了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失败的风险。为此,非洲国家领导人迫切希望采取新型工业化道路,扭转工业发展不利的局面。非洲国家正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工业发展路径,在促进减贫、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区别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成为非洲国家未来繁荣的关键推动因素。 

非洲新型工业化聚焦两个战略主轴,即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包容性即指所有非洲国家及所有人都能够公平地参与工业发展,并分享其带来的繁荣和利益;可持续性则意味着在工业发展中,提倡新能源、清洁和节能技术的使用、减少废物排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非洲国家选择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工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扩大就业,减少贫困人口,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合理优化利用资源,可以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压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大多数非洲国家希望加快工业化进程,但是工业发展往往缺乏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因此,非洲国家需要联合一致,努力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不仅与联合国各机构、多边金融机构及地区发展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还要与国际私营资本开展合作,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完成工业化发展项目,共同推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工业发展。 

(二)非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贸易驱动型的工业化

近年来,贸易在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贸易驱动型的工业化是非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方向。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出版的报告连续两年聚焦贸易与工业发展的关系。2015年报告的主题是“以贸易促进工业化”,非洲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采取协调与一致的贸易策略,实施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工业化,注重工业发展政策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非洲国家团结则存,分裂则亡。2014年报告的主题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创新的、有效的、灵活的产业政策机构、程序和机制,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结构转型。2012年第18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区域内贸易”,同年11月20日,联合国非洲工业化日主题强调“提高非洲内部贸易加快工业化”。 

事实上,非洲的贸易和工业化政策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非洲盛行。非洲内部之间贸易关税往往高过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关税,这对于提高非洲工业化水平毫无益处。此外,不断累加的贸易壁垒滋生了诸多短期性的寻租行为,使自由竞争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洲国家关税的设定往往不是出于工业发展的优先考虑,而是多轮重复性国内改革累积的结果。 

为了破解贸易壁垒,加快贸易驱动型的工业化发展,非洲国家需要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和质量,降低非洲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有效参与全球价值产业链。然而,非洲在大陆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工业政策尚缺乏协调一致的安排,非洲各个国家经济规模不一,需要提高各个国家贸易协商谈判的能力,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此,非洲三大次区域组织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和东非共同体EAC于2015年6月10日在埃及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这标志着覆盖非洲26个国家和6.25亿人口的非洲最大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随后,6月17日,第25届非洲联盟首脑峰会宣布启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目标是2017年建成覆盖整个非洲54个国家的超级自贸区。上述举措对促进非洲内部贸易与投资,加速非洲工业发展意义深远。 

(三)非洲新型工业化的中国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发展正在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迈进,需要转移一部分富余产能。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富余产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设备先进实用、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有较高竞争力、不附加其他额外条件等等。而非洲各国普遍期待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通过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工业化政策,探索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非洲具有强烈的工业化诉求,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在价格上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有能力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因此,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针对非洲的具体特点,加强工业发展合作是双方未来经济合作的重点,双方在产品制造、能源资源、建材轻工、港口设施、电力电网、通信网络、现代农业以及原材料深加工等领域都具有工业化梯度合作的巨大空间。世界银行非洲区副行长迪奥普则强调,“中国的恪尽职守、长远规划和务实精神是非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堂必修课”。中国有规模地实施产业转移非洲,顺应了非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大势,对非洲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拉力牵引作用。 

不可否认,中非经贸合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以贸易为主,资源开发多,生产加工少,承包工程多,投资项目少。中国在参与非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根据非洲各个国家不同特点,确立不同的产业转移政策。对于南非、突尼斯和毛里求斯等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优先考虑其在制订工业发展战略时引进先进技术,如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而对于大部分非洲工业发展滞后的国家,鼓励其制订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战略,从基础的制造业开始起步,注重农业机械和轻工业等领域的发展,而将重工业或高端产业项目列入第二步发展议程。

(本文作者黄玉沛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13级博士生)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