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创新发展: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 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魏亮    日期:2021-04-29
】【打印 关闭

 

  

2021年4月27日,“创新发展: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国际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方式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阿联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协办。研讨会特别邀请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作主旨演讲。阿联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哈桑·阿勒纳布达教授和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周云帆研究员先后致辞。阿联酋大学媒体和创业产业系蒋淑君副教授和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海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聪研究员作大会总结。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教授主持研讨会。国内外10多家大学和智库机构的40多名学者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共设三个分议题,分别是:“创新发展与经济合作”“创新发展与数字科技”“创新发展与文化合作”。  

 

图为李成文大使发表主旨演讲 

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在演讲中指出,新冠疫情下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逆势而上,不降反升,这为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今天会议的主题十分有意义。他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共同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且成为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心因素。创新者胜,创新者强,守旧者弱,守旧者亡,是时代一再对各国发出的提示。第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海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创新合作方兴未艾,亮点纷呈。一是传统产业合作转型升级成果可喜;二是高科技新业态领域创新合作发展迅速; 三人文领域创新合作有了新突破;四是抗疫合作可圈可点,堪称典范。第三,中海创新发展合作前景广阔。创新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也决定中海合作的未来。站在历史发展的节点上,回顾中阿关系发展的过去,我们看到中海创新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十分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携手努力,乘势而上,共创中阿、中海创新合作的新局面。要以创新共识引领发展合作,以创新引领和深化务实合作,努力加强创新合作的机制保障。李成文大使最后指出,世界的前途在于创新,中阿双方的前途也在于创新。中阿两大民族在历史上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书写出无数创新的辉煌。今天,我们一定能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以创新合作使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更好地造福于双方人民。 

  

  

图为哈桑·阿勒纳布达在线致辞 

阿联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哈桑·阿勒纳布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阿联酋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阿联酋大学是其国内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开设汉语教学的高校。2018年10月,中国社科院-阿联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在过去的三年里,该中心组织了一系列与中国和海湾地区相关的研讨会、论坛及学者交流项目。希望阿联酋大学能够继续促进两国的学术和文化交流。  

 

图为周云帆致辞 

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周云帆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阿拉伯国家横跨亚、非大陆,是全球能源供给的核心地带,中阿同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阿双方在抗疫、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借助学术交流与智库合作增进了解、建立共识,是落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中国和阿联酋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阿联酋是同中国合作程度最深、领域最广、成果最实的阿拉伯国家。中国和阿联酋构建更加紧密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景。  

 

图为王晓明主持研讨会 

  

图为奥斯曼·博阿滕副教授主持第一时段研讨 

在第一分议题“创新发展与经济合作”时段,有三位学者发言。阿联酋大学政府和社会系 奥斯曼·博阿滕副教授主持此时段研讨,西亚非洲研究所前所长、海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研究员为评论人。  

 

图为丁隆在线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谈到中国和阿联酋合作“提质升级”时指出,阿联酋的经济多元化战略非常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初步目标,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的典范。中国和阿联酋的经贸关系发展迅猛,阿联酋也是中国连接中东的主要转口地,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友好稳定。两国经济发展将为中阿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机遇,未来两国还可以在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领域加强合作。  

 

图为贾纳尔丹在线发言 

阿布扎比安瓦尔达尔加什外交学院贾纳尔丹研究员指出,过去十年中海湾国家与中国不断探索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新前沿。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油价下跌和全球经济放缓共同推动双方评估经济关系发展轨迹,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和战略合作。双方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医疗卫生、人工智能以及数字贸易和商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同时中国和阿联酋可加强多边合作,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地区安全和稳定等。  

 

图为仝菲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仝菲副研究员认为,中国和阿联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两国在高层互访的引领下,经济合作成果丰硕。阿联酋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两国合作已从单纯的经贸往来扩大到能源、建筑、金融、教育、物流、航空、农业、人文、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阿合作健康发展,前景光明,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  

 

图为杨光在线点评 

杨光在点评中认为,三位学者的发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中阿抗疫合作,经贸合作到科技金融合作,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他补充了三点看法: 第一,当前国际市场上油价下跌和不稳定是中国和阿联酋面临的共同挑战。第二,阿联酋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第三,中国和阿联酋的能源合作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稳定国际原油市场和推动新能源开发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  

 

图为魏敏主持第二时段研讨 

在第二分议题“创新发展与数字科技”时段,有三位学者发言。西亚非洲研究所魏敏研究员主持该时段研讨,阿联酋大学政府和社会系 斯科特·沃克副教授和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副院长李绍先教授为点评人。  

 

图为申宁在线发言   

阿联酋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申宁副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中阿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两国依托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提升和扩展双边合作水平与领域。阿联酋以及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当前重点关注数字经济,推动大规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领域,中国可以在技术、产品、方案、创新的孵化和转移、学术研究等方面与阿联酋进行广泛合作。  

 

图为孙德刚在线发言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孙德刚研究员认为:进入21世纪,迎来了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身份从过去的旁观者、追随者转变为如今的开拓者。阿拉伯世界是中国开展科技合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新基础设施建设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从能源伙伴、贸易投资伙伴向高科技伙伴迈进,带动中阿在高科技领域深度合作。我们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这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西方模式到多元模式演进。高科技合作必须是全人类受益,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为全人类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为刘冬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刘冬副研究员认为推进中国与海湾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对推进海湾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双方的重视、中国的数字发展能力和良好的关系为双方提供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双方也面临着营商环境需优化、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困境等现实挑战,存在西方媒体污名化、网络安全威胁恶化、与亚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数字人才培养和供给不足等问题。双方可以加快“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帮助解决地缘政治冲突,加强网络安全和数字治理合作,加快数字人才培养和培训,共同缩小数字鸿沟。  

 

图为斯科特·沃克在线点评 

斯科特·沃克副教授在点评中认为,尽管海湾国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还是应该合作起来。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仍然需要跨越语言的鸿沟。  

 

图为李绍先在点评 

李绍先在点评中主要谈了三点,一是探索中阿创新发展和数字科技方面的合作非常有意义;二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科技方面的合作潜力非常巨大;三是数字转型、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是主导力量。 

  

 

图为唐志超主持第三时段研讨 

在第三分议题“创新发展与文化合作”时段,有四位学者发言。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志超研究员主持该时段研讨。阿联酋大学政府和社会系 克里斯蒂安·海尔普费尔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周烈教授为点评人。  

 

图为汪昱廷在线发言 

沙迦大学国际关系系汪昱廷副教授认为,阿联酋目前是中国在海湾和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过去二十年里,阿联酋的华人群体呈指数级增长,阿联酋特别是迪拜的华人社区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中国侨民社区在阿联酋的社会参与水平不断提高,在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图为薛庆国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提出,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蕴含着鼓励创新、推动进步的积极因素,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的创造性贡献。但中国和阿拉伯的文化传统也包含着一些阻碍创新、抹杀个性的消极因素,制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阿拉伯国家的民族复兴。当前,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阿联酋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图为柴绍锦在线发言 

沙迦大学国际关系系柴绍锦助理教授同与会者分享了他对中国在中东的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东对中国的看法发生变化。中国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疫苗合作。疫情发生到今天为止,中国提供大量的器材、仪器、药品,惠及大部分中东国家。中国还与阿拉伯国家就疫情、防控等问题进行信息和经验共享,成功实现疫苗生产合作,有效改善了各国民众的对华态度。  

 

图为王金岩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王金岩副研究员认为,中国和阿联酋的友好关系建立在高度互信和深厚传统友谊基础上,顶层设计完善。双边文化合作基础扎实厚重,合作态度多元包容,合作方式丰富多样。在后疫情时代,中阿两国文化合作将集中表现在普惠和创新两个方面。当前,两国文化合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成果。  

 

图为克里斯蒂安·海尔普费尔在线点评 

克里斯蒂安·海尔普费尔在点评中认为,中国文化在阿联酋的影响还是非常可观的,也是不断增长的。中国和中东国家不仅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推动创新,并且也希望能够将这种悠久的传统和有活力的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文化合作将在双边关系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为周烈在点评   

周烈在点评中认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特别是与阿联酋的文化合作有鲜明特点:一是基础良好。友谊源远流长,政府间交往密切,民意基础扎实深厚。二是意愿强烈。无论是中国还是海湾国家,双方加强文化交流的意愿十分强烈。三是前景广阔。教育合作、文娱合作、企业合作、旅游合作、媒体合作、艺术合作等都是充满希望的合作领域。  

 

图为蒋淑君作总结发言   

在研讨会总结阶段,阿联酋大学媒体和创业产业系蒋淑君副教授首先代表阿联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作总结发言。她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阿联酋大学已合作三年,是中国和阿联酋双边合作的典范。我们期待双方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 

 

图为王林聪作总结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海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聪研究员代表中方主办单位作总结发言。他说,今天我们分享了中阿专家们的观点、思想、智慧和建议,非常有启发意义。会议很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研讨会的特点是议题集中、探讨深入、高效务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建设性、启发性,紧扣创新这个核心来讨论中国跟阿拉伯国家的合作。特别是李成文大使提出创新是中阿发展的不懈动力,创新是中国和海合会国家重要的共同点,并回答了如何推动创新和发展,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王林聪认为,此次研讨会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共识。第一, 中国和阿联酋的关系以及中阿关系在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中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友谊更加紧密,合作领域更加地广阔。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不仅有医疗方面的合作,而且有疫苗的援助和疫苗生产,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第二,中阿全方位合作已经迈入了新时代。我们所说的新时代就是智能时代,我们共同拥抱智能时代,共同迎接智能时代。有很多专家都强调要在能源合作这一主轴的基础上推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基建,探索合作新模式和新途径,引领中阿关系发展的新方向。第三,中国和阿联酋的合作将为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地区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中国和阿联酋合作能够做出的独特贡献。非常欣赏阿联酋大学专家提出,反对把科技交流政治化,我们同样反对疫情政治化,反对污名化。第四,会议集中讨论了文化方面的合作。专家们认为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是中阿学界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倡导文明互鉴,加强文化合作,将为中阿友好合作提供持久的动力,也是一切合作的基础。王林聪表示,此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标,是一次高水平的会议,我们不仅交流了思想,而且提升了合作的意识、信心和动力,也为中阿下一步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他特别强调,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和评论人的精彩评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此次会议恰逢穆斯林斋月期间,阿拉伯国家的同事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说明了他们对中阿合作的高度重视。 

  

图为北京主会场 

 

图为在线学者 

  

图为与会专家合影 

(摄影:王井泉)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