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
西亚非洲研究所学者出席第十二届阿拉伯研究论坛
文章来源:刘林智    日期:2024-04-22
】【打印 关闭

 

2024412日,第十二届阿拉伯研究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求是楼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阿拉伯研究中心)、中东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政治发展研究”创新项目组和基础智库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承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中东问题前特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思科,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作主旨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李洪波主持开幕式。

 

 

图为郑承军致辞

 

郑承军在致辞中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阿拉伯学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也要顺应时代,勇于创新。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智慧,凝聚共识,共同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中阿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智力支持,让中阿交流成为全球文明倡议走深走实的典范。

 

 

图为吴思科作主旨发言

 

吴思科大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安全问题是中东地区的头等大事,安全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提出用发展促和平,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上的智慧和贡献,也是我们在中东问题上进行工作和研究的重要指引。此外,中国与中东地区的人文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和广大阿拉伯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当前也都有着民族复兴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中东的交流互鉴,更为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为深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图为王林聪作主旨发言

 

王林聪副所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前全球政治和安全形势已经进入了冷战后最为复杂,甚至是最危险的时期,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全面回潮,地缘政治争夺加剧;二是西方国家的霸权焦虑不断上升,导致民粹主义抬头,意识形态斗争更为激烈;三是多重复合安全危机严重影响人类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难民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四是安全危机外溢效应明显,全球安全共建变得更加困难。在中东地区,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持续深化给地区“和解潮”带来严峻挑战。作为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和促进者,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地区国家和解进程,并为有困难的地区国家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帮助。

 

 

图为李洪波在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第一时段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侯宇翔主持,先后有五位专家发言。

 

 

图为侯宇翔主持第一时段研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刘欣路院长探讨了阿拉伯世界“向东看”的内涵与中阿共同价值建构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价值和共同追求,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在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对阿国际传播要更多进行多主体叙事、故事性叙事,弱化政策性表达,通过关联性场景调动阿拉伯受众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的情绪感受,让阿拉伯受众在共同叙事下更清晰地看到中阿共同的未来。

 

 

图为刘欣路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主任仝菲副研究员分析了巴以冲突对中东安全的影响,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对中东安全形势造成深刻影响,一是中东地区来之不易的“和解潮”被中断,传统安全风险上升为地区主要风险;二是巴以冲突外溢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联合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准则遭到严重破坏;三是巴以冲突外溢而成的红海危机严重威胁中东地区的航道安全和粮食安全;四是中东安全赤字进一步恶化,为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五是军事冲突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目前,巴以冲突已经对中东和平进程构成了严重挑战,并且还存在进一步扩大化的风险。中国需要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为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发挥积极作用。

 

 

图为仝菲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肖凌教授以文化维度理论为视角探讨了中阿文化传统价值的异同,指出在文化维度理论视域下,中阿古代传统价值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在当代交往中,还要考虑到传统价值在当代社会的变迁情况。

 

 

图为肖凌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魏亮博士分析了巴以冲突发展态势对中东地区安全架构重塑的影响,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牵涉到地区大国和域外大国的复杂博弈,其走向对中东安全架构重塑有重大影响。中国应加强与广大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沟通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上努力为巴勒斯坦争取合法权益。

 

 

图为魏亮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戴晓琦教授分析了埃及外债问题现状与原因,指出埃及面临严峻的外债形势,其对埃及的经济民生和国家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

 

 

图为戴晓琦在发言

 

研讨会第二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主任仝菲副研究员主持,先后有五位专家发言。

浙江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郭筠教授分析和比较了913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和印度国家形象,指出通过研究阿拉伯典籍中所记载的中国和印度国家形象,可以增进不同民族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为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力证,还能为推进中阿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助力。

 

 

图为郭筠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金岩分析了中国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在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援阿医疗队不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中外友谊的友好使者,弘扬中医国粹的先锋旗手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担负起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崇高使命。

 

 

图为王金岩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邢新宇副院长聚焦于中东难民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指出中东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难民的主要输出地和来源地,地区安全和发展长期受到难民问题困扰,而随着中东安全局势的恶化,难民问题也将持续恶化。在中东难民问题治理上,中国政府一直倡导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中东难民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和独创性的方案。面对当下日趋严峻的难民潮,中国可发挥道义引领作用,力促中东各方通过和谈化解冲突,同时也要加强与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人道主义机构和其他大国的合作与沟通协调。

 

 

图为邢新宇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刘林智博士分析了苏丹冲突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指出苏丹冲突的长期化造成了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并引发了大国博弈的加剧,为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图为刘林智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齐济博士探讨了巴勒斯坦视觉抵抗艺术的文化溯源及其影响,指出巴勒斯坦视觉抵抗艺术以直观的方式将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无助、诉求与希望传递向国际社会,成为全世界人民了解巴以问题的非官方途径,也成为人类对巴以问题进行道德评判的重要参考。

 

 

图为齐济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饶其康主持本次论坛的闭幕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戴晓琦教授在闭幕式上对本次论坛的研讨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饶其康书记在闭幕式致辞中祝贺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和敬意。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各领域深入探讨了阿拉伯世界的发展现状和中阿友好合作的推进路径,为深化中阿友好关系、促进中阿文明互鉴贡献了大量真知灼见。

 

 

图为饶其康(左二)主持闭幕式

 

 

图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