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
西亚非洲研究所举办“大国竞争与海湾:挑战与趋势”学术研讨会
文章来源:姜英梅    日期:2022-09-21
】【打印 关闭

 

 

2022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大国竞争与海湾:挑战与趋势”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大国在中东战略竞争态势、大国的海湾政策变化与挑战以及海湾国家的战略自主与发展转型三大主题展开。中国前驻埃及、沙特大使、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以及来自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图为王林聪在发言

 

王林聪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与会表示感谢!他说,当今世界,大国竞争愈演愈烈,多重危机正在阻碍人类发展,世界不确定性增强,不安全感上升,世界向何处去成为重大关切。中东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新形势下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可谓喜忧参半。当前,大国竞争对中东地区和海湾局势究竟有何影响?大国的中东政策的变化、地区国家对大国博弈的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中国与海湾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等等,都需要深入研讨。

 

 

图为安春英主持第一时段研讨

 

研讨会第一时段“大国在中东战略竞争态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主持。

 

 

图为吴思科线上发言

 

吴思科大使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尤其是俄乌冲突的全球性影响,海湾国家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海湾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等国际社会对海湾的关注度都在上升。与此同时,海湾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更加明显,与大国的周旋更加从容,表现出“东张西望”的态势;地区国家关系也逐渐改善,以此应对大国竞争态势。新形势下,中国与海湾关系进入快车道,充满活力,但也面临较大挑战。

 

 

图为李绍先在发言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大国竞争日益激烈,对中东海湾地区关注加大,直接导致其地位抬升。中东地区外交战略“东张西望”并非否定“向东看”,而是表明其外交回旋余地加大。

 

 

图为李国富在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国富认为,大国博弈是中东地区常态化特点。当前,大国在中东的博弈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态势,是大国全球博弈的一部分。中国应利用好与中东国家同为“曾遭受过西方欺凌的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同时充分、冷静、客观看待大国博弈新态势。

 

 

图为唐志超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认为,新形势下,大国战略发生变化,中东进入大国战略竞争的时代。大国战略竞争变化产生三大影响,一是地区安全之序,即重新确立美国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二是地区安全机制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复合化;三是地区国家战略自主能力增强。

 

 

 

图为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第二时段“大国的海湾政策”由唐志超研究员主持,与会专家就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海湾政策,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媒体涉华舆论的极化现象进行深入讨论。

 

 

图为余国庆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余国庆研究员说,欧盟与海湾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欧盟进一步重视与海湾的关系,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欧盟在海湾的影响力。不过,欧盟表面动作较多,但往往力不从心,其在海湾的利益主要是能源、贸易和经济利益,欧盟是伊核协议谈判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欧盟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抓手。

 

 

 

图为孙立昕在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孙立昕研究员指出美国中东政策呈现以下新态势:第一,美国通过打造中东版的“四国机制”巩固盟友体系,维持其在中东主导地位;第二,美国推进阿以和解进程,重新塑造其牢牢掌控下的地区格局;第三,美国降低地区热点冲突,配合其在中东的收缩政策;第四,中国要加强自身优势,推动中国与中东全方位合作提质升级,夯实合作基础。

 

 

 

图为赵玉明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赵玉明副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外交(普京外交)采用实用主义的大国外交,国家利益至上,更具灵活性、实用性、高效性。俄罗斯的中东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特点。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的外交重点是西方,2014年俄罗斯外交战略从大西洋主义转向欧亚主义,其中东政策更具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未来影响俄罗斯中东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俄罗斯自身的能力问题和意愿问题。

 

 

图为胡冰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编辑胡冰认为,伴随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逐渐觉醒,中东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近十年来,俄罗斯越来越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和地区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遭受严重制裁,俄罗斯与中东关系将加速推进。

 

 

 

图为陈沫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陈沫副研究员阐述了日本和海湾国家关系的发展过程,指出,日本在海湾的核心利益是保障原油供应安全和把中东当作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舞台。日本中东政策特点:一是从被动反应转向主动作为,二是积极发展与海湾国家经济关系,三是开始对中东地区进行军事介入,四是积极参与中东反恐合作。日本对中东事务的关注范围日益扩大,增加了政治和军事内容,例如拉拢中东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图为刘欣路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刘欣路院长根据对2009年以来100个阿拉伯主流媒体的长期跟踪研究,分析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媒体涉华舆论的极化现象。他认为,海湾阿拉伯媒体一方面高度肯定中国的发展模式、全球地位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涉华事件的态度差异较大,而欧美西方媒体往往成为涉华事件的传播源头,对阿拉伯媒体产生影响。

 

 

图为詹世明主持第三时段

 

第三时段“海湾战略自主与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海湾格局的演变、海湾战略自主的表现和动因、海湾国家经济转型、伊核问题以及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济合作展开热烈讨论。

 

 

图为吴冰冰在发言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主任吴冰冰教授认为,海湾地区格局的演变特点表现为两点,一是海湾一体化在退步,分歧和矛盾未减少;二是海湾一体化不足引发的矛盾分歧导致非阿拉伯国家和域外大国对海湾的争夺加剧。中东在全球地位中的重要性从未下降,只不过在转化。中东剧变以来,地区国家力量有升有降,大国对中东地区从控制变成了争夺。美国不会离开中东海湾地区,而是更多采用非军事手段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在海湾战略自主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深化中国与海湾关系,就要明白他们的核心需求和关切,并根据自身优势和利益做出相应回应。

 

 

 

图为廖百智在发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执行所长廖百智指出,近年来海湾国家战略自主迹象逐渐明显,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回应大国中东政策调整不得不采取的对策;二是乌克兰危机后,外部力量有求于海湾地区,海湾国家更加自信,“自主”从被动变主动;第三是新生代领导人因素,更具雄心和魄力。

 

 

 

图为仝菲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主任仝菲阐述了阿联酋国家发展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阿联酋希望不仅在海湾地区,还要在更大舞台上发挥作用。

 

 

 

图为魏敏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敏研究员指出,数字经济成为海合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中海数字经济合作前景广阔,应扩大政府间的合作,共同追求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李子昕在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李子昕博士从分析了海湾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的能力边界和政策意图,认为海湾国家的战略自主实质上是海湾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问题,在美国-海湾国家不对称同盟体系下,海湾国家战略自主是一种小国的对冲行为,难以挑战大国的主导地位。

 

 

 

图为刘冬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冬认为,海合会国家的经济转型可概括为去石油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国际化,面临资金、人力的约束,以及海合会内部的同质竞争。中国与海湾地区合作要因国施策,采用国际化运作方式。

 

 

 

图为朱泉钢线上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朱泉钢博士认为,近年来海湾地区军用无人机扩散日益增多,反映海湾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增大了地区安全治理的难度。以新安全观为基础才能真正解决海湾安全问题。

 

 

 

图为魏亮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亮博士分析了伊核问题新进展和风险,指出当前伊核问题陷入再停滞状态,伊核协议的最终签署仍面临很多风险和阻挠因素,拖得越久,协议签署的价值就越低,伊核协议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就越大。

 

 

 

图为李睿恒在发言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李睿恒,从大国博弈与战略自主的视角分析了伊拉克萨德尔运动,指出战略自主是萨德尔本人的意愿,而大国博弈则是一种外交现实。萨德尔战略自主体现为三个维度: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和阿拉伯主义。

 

 

 

图为王林聪作总结发言

 

王林聪作总结发言。他说,本次研讨会具有一定的深度,其中不乏观点争鸣和交锋,是一次高质量的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标。他认为,海湾地区仍是一个充满多重竞争的区域,虽然地区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安全困境并未根本改变。同时,海湾国家具有多重属性和多面性,既有保守的一面,又有现代开放的一面,且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是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海湾国家战略自主性及其影响要持续观察,作出切合实际评估。当前,深化中国与海湾关系面临新机遇,积极回应地区国家对于安全与发展的关切,推动中国与海湾战略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图为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当代中东研究”项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重点学科“大国与中东关系研究”项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摄影:董嘉诚)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