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所务管理 > 工青妇工作
西亚非所举办青年论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与思考”研讨会
文章来源:章波    日期:2018-09-01
】【打印 关闭

 

 

2018828日,青年论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与思考”研讨会在西亚非洲研究所第一会议室举行。所党委书记王正研究员出席会议,我所青年以及中东、非洲领域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所长助理、所党委青年工作组负责人王林聪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我所青年学者魏亮、刘冬、王金岩、智宇琛、孟瑾等结合专业研究,以“学原著、悟原理、用原理”为宗旨,介绍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体会和收获。

 

魏亮博士谈了学习马克思《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在此文中深入研究了从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到1852122日波拿巴政变这一历史时期内法国的社会局势和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各个政治派别的基本状况和相互关系,揭示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背后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通过对路易·波拿巴的人物评价,阐述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破资产阶级国际机器的科学论断。小农思想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路径,拿破仑观念的树立和流行是塑造上层建筑的结果和反向加强。路易波拿巴是特定历史时期孕育的成功的小丑。接着谈论研读马克思《雾月十八日》的三点启发: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做好国别研究;第二,阶级问题和阶级斗争,即从阶级的角度看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第三,革命问题。中东历史上两次革命,第一次为政治独立并取得了成功,第二次想走有中东特色——尤其是伊斯兰特色的发展路径,并未成功。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对双生子孱弱,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就孱弱。

 

刘冬副研究员谈了学习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读后感。

石油供给缺乏弹性且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具有排他性。石油价格除了包含石油的生产成本外,还包含石油资源所有者获取的石油地租。他结合学习马克思地租理论介绍了石油地租的含义、构成及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地租划分为两类: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获得的地租收入,绝对地租是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要缴纳的地租。土地所有者对于他所拥有的土地,无论土地是优等还是劣等,其他人使用都要缴纳一定的租金。否则,土地所有者宁肯让选择土地闲置,也不会让别人无偿使用,绝对地租的量由质量最差的土地决定。级差地租则是土地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交付的使用优等土地所获取的超额利润。

石油地租中的绝对地租是指产油国无论国内石油资源的开采成本如何,都要从石油公司手中收取的一部分地租。油田的开采成本、品质、储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等量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也会存在差异。当较优油田带来的超额利润为产油国获得时,产油国也就获得了超过绝对地租的级差地租。垄断地租是除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外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主义地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租。垄断地租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土地上。对少量特别优越的生产条件的垄断将会带来垄断价格。从生产成本方面来看,只有欧佩克中的海湾产油国堪称优质资源的所有者。而正是因为拥有十分优质的石油资源,位于波斯湾沿岸的海湾石油富国才能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按照马克思对垄断地租的解释,对优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将会为这些国家带来超越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垄断地租。

石油的供应成本(包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产油国获得的石油地租、石油企业获得的利润(包括由市场利率决定的正常利润率和垄断利润)是构成石油价格的三个组成部分。国际油价上涨的获益者并非是石油公司,而是资源国。

 

王金岩博士谈了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她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对该篇经典著作的学习:1.从婚姻、家庭的角度理解社会;2.了解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过程;3.国家的起源、建立、运行及其本质。她分享了读这本书的收获:通过阅读这本经典著作,对国家的起源、部落的由来和层级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第一层,家庭,家庭是国家,或者社会的起源。有四种家庭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第二层,氏族;第三层,胞族;第四层,部落;第五层 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正是民;族的雏形,进而发展为国家。最后,国家的产生。因此,归纳起来:

第一,本书考察了国家在氏族制度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后得出结论:国家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也有一些国家的产生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国家往往缺乏稳定性和团结性。

第二,国家与氏族组织的不同点是:一方面,国家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是由血缘关系形成和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维持公共权力,需要公民缴纳捐税,一些国家进而发行公债。

第三,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也是在阶级的冲突中产生,如果阶级消失,国家也会不可避免的消亡。

 

孟瑾博士谈了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读后感。

民族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适应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的论述。认识列宁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取向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而且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认为,以实现民族利益为终极目标的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口号,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的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口号。马克思主义提出以国际主义代替一切民族主义,这就是各民族通过高度统一而达到整合。”但是,列宁进一步发展了民族主义思想。他认为抽象地分析民族主义问题是不恰当的,他对民族主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和阐释,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前者是奴役和压迫弱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后者则是弱小民族对大民族主义的抗争。列宁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民族平等思想。列宁进一步阐明了民族平等的实质是不分性别、宗教信仰和种族的全体公民一律平等。

民族自决权理论是列宁在承认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提出的。他强调,承认民族自决权的根本目的在于削弱资产阶级的力量,并不等于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民族分离或成立小国的要求,而是使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在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中联合起来。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思考在当今仍具有时代意义,对列宁民族主义思想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现实问题,明确前进的道路。

第一,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借鉴并发展了列宁民族平等思想。

第二,有关民族和阶级的论断对于认识非洲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有着有益的启示。“人类沿着横向线划分为阶级,又沿着纵向线划分为民族”。人类间的“压迫”问题往往同时在阶级问题和民族问题两个方面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总战略首先立足于阶级问题的解决。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族群概念在非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还是殖民者为了管理殖民地而将其“分而治之”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族群、语言、文化、地域等身份认同问题常常被解读为非洲冲突爆发的原因。然而,族群对族群的剥削本质上是人对人的剥削。非洲现阶段在发展道路中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进而通过被剥削阶级的联合来从根本上消灭人对人的剥削。

第三,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思想潮流中仍然存在。

 

智宇琛博士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读后感。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从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全书内涵很丰富,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介绍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智博士尝试着将自己关于非洲贫困问题的思考也结合起来,谈了一些感受。

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经济发展不动摇。贫困问题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从实际效果看,中国的减贫工作实效不仅远远领先于非洲,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而减贫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这一点,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始终作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应对贫困和饥荒的挑战,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行动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其根源,就在于这些行动本身,没有实现当地的经济持续、稳健和快速发展,无法为摆脱贫困提供强大动力。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走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的道路。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指出:“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习近平同志提出著名的“弱鸟先飞”“扶贫先扶志”的思想。非洲应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根据非洲的实际情况,解决非洲的实际问题。《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同志留给福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对全世界减贫工作的重要思想贡献。我们要把学习《摆脱贫困》这本著作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非洲问题和中非合作研究中,认真总结中国减贫的方略和精髓,将其作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为动力,继续做好各项研究和宣传工作。

王正书记作了总结讲话。他对所青年工作组每年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这次青年论坛的经典著作选读很有意义,不仅开展了深入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结合各自的专业,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他还提出了四点要求:

第一,坚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鉴定理想和信念;

第二,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以学习经典,提升从事哲学社会科研研究能力;

第四,提倡奋斗和奉献精神。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他号召全所青年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取得更多符合国家和人民需求的研究成果。

此次活动是由西亚非洲所党委青年工作组和中国社科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当代中东研究”项目组联合举办的。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