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所务管理 > 工青妇工作
西亚非洲所青年论坛欢庆“五·四”学术报告会
文章来源:刘中伟    日期:2015-05-05
】【打印 关闭

为欢庆“五·四”青年节,2015年5月5日,西亚非洲所举办了“青年论坛”活动,中东研究室副主任刘冬博士作了题为“国际油价波动与石油卡特尔的行为逻辑”的学术报告,特邀西亚非洲所所长杨光研究员担任评论。西亚非洲所党委书记莅临报告会,全所青年以及中东、非洲领域专家出席会议。 

刘冬博士的学术报告围绕国际油价波动、欧佩克石油政策、欧佩克行为逻辑以及未来国际油价走向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一)关于国际油价波动的特点。国际油价波动分为两个方面:即短期波动和长周期波动。在短期波动中,由于石油需求和供给均缺乏弹性,石油供需的少量变动都会引起国际油价的巨大变化,由此导致国际油价短期频繁波动成为国际石油市场重要常态之一。在长期波动(十年或数十年为一个周期)中,因为石油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前期资金需求大,而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带来了需求拉动型高油价均衡与油田操作成本决定的低油价均衡的交替出现。 

(二)关于欧佩克石油政策与国际油价波动的关系。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直到1973年“石油禁运”结束后,欧佩克才开始执行独立的石油政策。此后,欧佩克石油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提价保值”战略、“限产保价”战略、“低价保额”战略以及“维护市场‘适度’紧张”的战略。欧佩克石油政策的重心也逐渐由干预油价的短期波动转移到影响油价长周期波动的方向上来。不过,从欧佩克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它既没有抑制住国际油价的短期波动,也没有控制住国际油价的走势。基于此,欧佩克的卡特尔属性遭到市场参与者的质疑。 

(三)关于石油卡特尔(欧佩克)当前的行为逻辑。欧佩克已非完整意义上的卡特尔组织。1986年“价格战”之后,在欧佩克国家中,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核心国家”一直通过产能调整、引导和维持高油价均衡。因此,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核心国家实际上就是石油市场的主导厂商。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加大,致力于将过剩投资挤出石油市场的欧佩克核心国家自然不会减产,为了提升威慑国际石油投资活动的效果,这些国家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石油产能。相反,“普通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生产遵循目标收益的规则。当前油价低迷使普通欧佩克产油国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这些国家很可能会给外国石油公司开出更为优越的投资条件。 

(四)关于国际油价长周期波动的方向选择。1973年“石油禁运”之后,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例如: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石油需求波动幅度的收窄、欧佩克核心国家对过剩投资的威慑等,已让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变小。但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强度依然很高,这些国家经济遇到困难,必然带来石油需求的大幅减少。届时,国际石油市场存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也将会把国际油价拉回到由油田操作成本决定的低油价均衡。目前,转型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的下降已开始影响国际石油市场,若这些国家经济近期回暖,国际油价将会重新回归高位均衡;若这些国家经济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则将不可避免进入低油价均衡。当前,石油市场的过剩投资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的水平,因此,国际油价即便陷入低油价均衡,其持续时间也将会很短。 

杨光所长对此次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报告的特点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地租理论”分析当前人们关注的欧佩克石油政策和国际油价问题,从而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观点,对于中东研究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关于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杨光所长也认为,“欧佩克不是一个充分的卡特尔,不能主宰石油市场的沉浮”;“将高油价看作金融现象是不妥的”,石油衍生品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只是进一步放大了国际油价波动的幅度。沙特等欧佩克国家一直反对过高的油价,也有着保持石油在初级能源市场竞争力的考虑,因为油价过高,替代能源就会快速发展,势必会影响石油的长期需求,从而损害产油国的长期利益。与此同时,杨光所长还建议,“对于欧佩克的研究,需要关注经济学背后的地缘政治问题”,地缘政治对于石油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最后,与会专家围绕“石油价格变动中的美国因素”、“美元汇率与油价的关系”、“石油价格变动背后的战略意图”、“石油价格走低与‘阴谋论’”、“‘石油时代’持续的时间”和“石油市场与价格偏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讨论深入,学术氛围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活动由西亚非洲所青年工作组组织,所长助理兼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林聪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学术报告会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