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才: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初步体会

  • 发布时间:2025-11-21
  • 作者:唐宝才
  • 字号:
  • 打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为全体人民描绘了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给人们带来了热切期望。

通过学习会议公报和相关材料,我认为,四中全会精神对中国社科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建议》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创新理论和解决方案。二是就国家未来5-10年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社科工作者的解决办法。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就一些重大课题提出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鼓励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发挥社科界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升对策建议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针对国际舆论场中的中国叙事短板,社科研究需加强国际传播研究,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五是注意培育社科人才,通过政策支持(如青年学者项目)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业务懂外文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发挥“老中青”三结合的作用,注重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对话的国际型专家学者。

总之,以中国社科发展的新成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在党执政兴国中的重要作用,对他们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上院领导多次强调,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要真心实意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温暖送到老同志心坎上。支持老同志老骥伏枥、老有所为,充分发挥其在赓续学脉文脉、传承学术传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老专家老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我认为,此次全会对我们老同志的巨大鼓舞和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到今年年底,我国就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这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老同志感到欢欣鼓舞。我们许多老同志“退而不休”,继续从事科研、图书、编辑、管理等各项工作,继续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发光发热,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二是新时代召唤再出发,老同志余热生辉有平台。《建议》给社科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有了新平台。我院现在还有几百名退休的老专家学者继续从事科研等各项工作,我院、所领导重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学术优势,这给了老同志更大动力和积极性参与其中。三是发挥离退休老专家学者的“传帮带”的传承作用。我院老专家学者非常关心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有成人之美的良好愿望,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多出优秀成果,出顶尖人才。四是所局领导向老专家学者介绍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请他们出谋划策、建言献策,以进一步推动学科向前发展,为鼓励老专家学者发挥作用,为他们建章立制、提供便利落到实处。院离退休干部局也可以通过院老专家协会组织有关老专家学者开会研讨相关问题,发挥他们的宝贵作用。老同志是“过去时”,也是“进行时”。

 

(作者唐宝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干部)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电话:010-65395100| 邮政编码:100710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