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刘冬:学党史让我们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文章来源:    日期:2021-05-14
】【打印 关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凝聚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并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一个重要法宝就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科研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历史虚无主义,老院长朱佳木先生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报告中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抹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用天命史观、循环论史观、英雄史观、进化史观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朱院长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指出唯心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脱离了人民,否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真正的主人。朱院长的批判也让我开始反思我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力量,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诉求也在快速发展。由于普遍对人的忽视,现在很多单纯用统计方法所做的研究,其预测的准确性也在快速下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高度重视大数据和复杂统计方法的经济学研究流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用它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药方,最终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跟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建立在理论、数据、复杂的统计方法上,他们很少去关注那些鲜活的人的存在。

我们这个时代,如果不加调整,不能与时俱进的应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很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习总书记这一论断,无疑指出了学术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为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所从事的研究是国际问题的研究,我觉得在工作中坚持“学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应该仅仅关心我们的人民,还需要关心研究对象国的人民。新自由主义经常会批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治理,要求这些国家的国家治理中添加更多自由的因素、民主的因素。在这里,我想从管理学的角度,从“学术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谈一谈我对国家治理浅薄的认识。我觉得好的国家治理应该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治理。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不同,人民的需求也不同。人民群众的需求水平不同,评价国家治理的标准也就不同在物质普遍紧缺的古代社会,不论中外,评价一个君主是不是好,标准就是这个君主会不会让人民饿肚子,能让老百姓吃上饭的国王就好国王,就是好皇帝。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满足人民最切实的需求的政治体制就是好的体制。如果人民群众最大的需求是温饱,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治理就是好的国家治理。如果人民群众最大的需求是安全,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之所的就是好的国家治理。总之,好的国家治理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在学术研究中,本着学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研究对象国的切实需求出发,我觉得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住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扰动。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