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纪学习教育

学脉传承与学风养成:期刊编辑中的求真与求理

  • 发布时间:2024-08-05
  • 作者:李若杨
  • 字号:
  • 打印

 

在学术研究中,期刊编辑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不仅要对作者投来的稿件进行筛选,以确保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创新性,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原则性,在及时发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议题,引导学科探讨方向的同时,坚持学术伦理和研究标准,确保文章研究内容与我国大政方针相一致,在从选稿到出版的全流程环节,都始终做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一名期刊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牢记两大原则,一是求真、二是求理。求真在先,求理在次。求真是基础,求理是升华。

求真,意味着对学术诚信的坚守,这是期刊编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真实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任何学术成果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在审稿过程中,期刊编辑需要坚守事实的真实性,确保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基于真实的研究和数据,经得起事实的检验。这要求编辑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严格审查,对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公正性。

求理,意味着要加强对文章合理性和理论性的关注。期刊编辑不仅要追求论文的真实性,还要关注论文的合理性。一篇文章如果数据真实,但推理过程不合逻辑,那文章的结论同样站不住脚。因此,期刊编辑在审稿时,需要关注文章的逻辑严密性和论证过程,对论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进行细致的评估,判断文章提出的论点是否合理,根据文章提供的资料和前提是否能够严密地推导出结论,以确保文章的科学性。理论性则要求研究者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原则,这是对文章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求真与求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真实的数据是逻辑推理的基础,而合理的逻辑推理又能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平衡,不能因为追求论文的逻辑严密性而忽视了数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数据的真实性而忽略了论文的理论性。

在此,我想以曾经审稿的文章为例,具体解释一下工作过程中对求真和求理的两大目标的坚持。

审稿文章中,有一篇文章研究的是“古代埃及的生态文明模式”,作者采用了大量资料对古代埃及的生态文明模式进行论述,主导思想很好,整体结构框架也十分合理,但是文章在进行外审的时候,我们的外审专家对文章内容提出了异议。主要问题在于文章选取的论证材料。文章研究的是古代埃及的生态文明模式,但是引用材料多用近现代学者的著作,几乎没有原始级的研究资料和典籍级研究资料,而近现代学者的著作受个人及时代思想影响较多,是否能真实代表古代埃及情况仍有待考量。因为作为立论根据的材料无法让人信服,所以整篇文章可信度也就值得商榷。

另一篇文章研究的是“美国对非洲的转基因输出”,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美国转基因输出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整篇文章的字数有2万多,能看出作者在资料收集方面花费了很大功夫。但是,文章最大的问题是,仅是资料的收集整理,缺乏学术性和理论性,更类似于项目的调研报告,作为学术论文还有待改进。

上述两个例子,展现了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常遇到的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例子存在的问题更为隐晦。因为在审稿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文字引用的准确性,是期刊编辑必须严格把关的内容,期刊编辑会对其进行严格地核实和检查。但是作者的立论是否真实,选取的论证材料是否恰当,是否真的能反映或解决现有的问题,这些都取决于编辑个人的判断。这就对编辑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科的整体内容进行广泛了解,这样才能在审稿和编辑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另外,这一情况也体现了外审专家的重要性。外审专家们都是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们在该领域研究的非一般人所能及,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出现,发现文章隐含的一些问题,帮助期刊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为期刊编辑的我们,深感自身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在做好作者、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牢记学术研究在打造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行理论阐释和建言献策方向的重要作用,立足现实,为社会贡献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 电话:010-87421056| 邮政编码:10010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