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对非洲投资战略研究”创新项目组奔赴大连市东软集团公司调研
文章来源:张春宇    日期:2014-07-02
】【打印 关闭

201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国对非洲投资战略研究》项目组一行3人奔赴大连市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Neusoft)调研,课题组成员包括首席研究员姚桂梅,执行研究员杨宝荣和张春宇。东软集团海外业务总监刁爱利、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丹、东软集团培训部总经理曲滨接待了调研组,带领调研组参观了东软的产品陈列室,之后双方就东软集团在非洲业务以及未来构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照片左起依次为:张春宇、曲滨、姚桂梅、张丹、杨宝荣、刁爱利) 

刁爱利首先对东软公司基本情况,东软在非洲的业务情况,以及未来设想进行了介绍。东软成立于1991年,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3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6个软件研发基地,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欧洲、日本、中东、中国香港、印度都设有子公司。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对非洲业务方面,东软主要是通过参与援外项目走进非洲。由于非洲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目前直接销售的渠道还没有打通,代理合作也比较少。截至2014年6月,东软设备已布及非洲30多家医院,共有50多台设备,CT、核磁共振等设备深受非洲国家欢迎。但总体来看,东软在非洲业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医疗设备数量还不及在欧美市场的零头。 

通过援外项目走进非洲的问题在于,商务部支持设备销售,但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后期服务;导致后续发展能力不强。目前东软的医疗设备在非洲面临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竞争。未来,东软希望在尼日利亚、苏丹、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设立服务站,服务非洲市场,开展后期服务、培训等诸多业务。 

张丹着重介绍了东软医疗未来在非洲地区开展健康服务贸易项目设想。东软医疗通过对非洲部分地区的医疗市场的持续多年的考察,并结合一些重点国家的医疗管理体系情况和特色,认为相对独立经营的医学诊断中心将是非洲医疗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结合在政府医院一体内的诊断中心(基于PPP合作模式的院中院模式),即解决了大部分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培训的切实困难,也解决了投资者长期投资医疗行业的需求,贸易平台即可服务于医院内的患者,也可向社会开放,使诊断中心满负荷运转。我们希望在非洲东部和西部的相对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较快,政治环境稳定地国家建立医疗影像、生化诊断服务中心。如:东非(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非(尼日利亚、加纳等西共体成员国,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安哥拉等),以点带动线和面,覆盖大部分非洲不发达地区,形成健康服务医疗网络,利用华为等公司先前已经建立的电信网络,未来可采取远程医疗模式解决医疗诊断人员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已有成功的案例。按照当前在东软的试点样板苏丹首都喀土穆运行的诊断中心的情况来看,诊断中心盈利能力很强。患者来自于政府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客户,自付费客户。通过对诊断中心的财务分析,每个诊断中心都有较好的收入与现金流。因此,项目在获得投资后,在三年左右的起步经营后,会有很好的自负盈亏和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东软集团希望国家层面能给予其一定的支持,认为数字医疗诊断中心是当前医疗行业设备水平配置最高的,包含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医疗诊断水平。该项目的推广意味着中国高新技术出口达到较高的高度,可以利用该平台做为中方服务和培训的综合平台,为非洲的健康医疗事业培养人才,有利于非洲地区的民生发展和对中国投资者的信赖和肯定,所以项目附加价值很大,符合中国政府对非的新的外发展战略、也是对中国在非洲的企业发展转型和出口企业创新的发展方向的最大支持,东软集团非常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基金项目(如国家发展银行或者中非基金)的积极参与,利用各自的优势将健康服务贸易平台早日建立起来,为中非医疗合作发挥作用。 

姚桂梅研究员对东软的介绍表示感谢,高度评价了东软在非洲的业务开展,并对东软在非洲的未来业务构想进行了点评,认为东软在非洲发展的潜力很大,前景光明。杨宝荣和张春宇也参与了相关的讨论。双方约定,在未来继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