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阿拉伯世界研究》主编刘中民研究员登临“主编讲坛”之三
文章来源:冯基华    日期:2016-07-20
】【打印 关闭

继《西亚非洲》编辑部近期成功举办两次“主编讲坛”活动之后,20167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主编刘中民研究员又应邀成为 “主编讲坛”之三的主讲嘉宾。事实上,《阿拉伯世界研究》是与我所研究领域最为契合的国际问题研究期刊,是我所中东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以来,该刊在办刊风格、选题方面进行了调整,正如编辑部主任在引荐该刊的开场白时所言,“《阿拉伯世界研究》对我所中东问题研究人员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那么,该刊办刊与选题择稿方面有何调整变化? 

 

刘中民主编从中东问题的理论研究、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4个方面为我所详细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研究》的办刊特点。第一是中东问题的理论研究。刘主编认为,目前许多学者只注重热点问题研究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增强论文的理论支撑,摆脱简单描述解释的研究范式。他提出,希望国内研究学者运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中东政治、经济、安全、民族、宗教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中东的具体研究案例来建构理论,或者用已有的社会科学理论较好地解释中东问题。刘主编还为我们举了2个成功案例:如斯蒂芬·沃尔特的联盟理论,即以中东国际关系验证其联盟理论;巴里·布赞的复合安全共同体理论——解释中东国家间安全的可渗透性。该方面可供考虑的议题有: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东地区体系;中东安全结构;中东的文明变迁;中东的社会阶层;中东的部落问题;中东的族群问题;中东的教派问题。 

第二是中东问题的国别研究。刘主编认为,国别研究主要是对中东国家尤其是埃及、沙特、伊朗、土耳其、以色列、阿尔及利亚等地区支点国家以及中小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社会、文化等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学界研究相对不足的问题如下:(1)对中东国家的政治体制,尤其是对主要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研究不够,如伊朗、土耳其等;(2)在中东国家的政党政治研究方面,目前学界仅对土耳其的正义与发展党研究较多,其他政党研究相对缺乏;(3)对于中东国家的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议题,学者研究只侧重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思潮的研究,且研究深度仍远远不够,而对中东国家的左翼思潮几乎没有研究。除此之外,刘主编还提出以下方面研究薄弱点:中东国家的外交决策机制和国家安全体制;中东中小国家的综合研究;中东国家的社会问题,如城市、妇女、青年、环境、非政府组织、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部落、族群等;中东国家的发展问题,如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等;中东国家的法律研究。 

第三是中东国际关系研究。这主要包括中东地区格局、中东区域与次区域组织、传统与新兴热点问题、中东国家对外关系、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东、大国中东外交、国际组织与中东等议题。刘主编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核心概念、研究议题、研究方法、话语体系等方面缺乏与主流国际关系研究的有效对接;过于关注热点问题的动态研究,缺乏对一些中、长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中东研究学界几乎习惯于孤立于主流的国际关系研究之外,而国际关系学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中东研究,认为中东研究就是动态研究和热点评论。刘主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中东学界自己主动融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而赢得国际关系学界的尊重。这方面可供研究的选题领域有:国家理论的相关研究(伊斯兰国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与中东的国家观念密切相关);中东与国际体系研究;中东问题的国际法研究;中东与国际组织、国际机制研究;中东与国际安全理论研究;中东的国际关系思潮研究。 

第四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中国与中东关系史、中国与中东热点问题、中国的中东战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东等议题。刘主编认为,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包括学理性研究不足、问题意识不强、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相对缺乏、学术研究滞后于外交实践等问题,尤其是未能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战略、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未能充分反映中国中东外交的最新发展。他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切入点:中国中东外交的理论阐释;如何在中东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中东外交的理念与机制;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及相关全球治理;中国与中东的人文交流;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等。 

 

最后,刘主编与西亚非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互动。刘主编进一步阐释与明晰了《阿拉伯世界研究》择稿的技术规范与要求,并耐心逐一回答了研究人员对于各自选题写作要点、刊用周期等方面的问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